連續循環

序號       內容
1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1集
2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2集
3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3集
4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4集
5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5集
6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6集
7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7集
8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8集
9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9集
10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10集
11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11集
12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12集
13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13集
14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14集
15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15集
16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16集
17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17集
18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18集
19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19集
20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20集
21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21集
22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22集
23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23集
24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24集
25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25集
26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26集
27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27集
28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28集
29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29集
30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30集
31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31集
32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32集
33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33集
34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34集
35 漢學工具書 開啟四庫的鑰匙-第35集
漢學工具書—開啟四庫的鑰匙

  

開吉法師主講  (第一集)  2021/4/10  台南極樂寺

  尊敬的各位老師、尊敬的各位同學們,大家好!

  這一節課,我們從今天開始來跟大家一起學習「漢學工具書——開啟四庫的鑰匙」。首先,我們先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漢學工具書——開啟四庫的鑰匙」這個課程的緣起。

  首先,我們至誠的感恩諸佛菩薩以及儒釋道聖賢對於我們的加持與護佑。如果沒有佛菩薩和歷代古聖先賢的加持,那麼我們也很難得能夠有這樣殊勝的因緣,在這裡跟各位老師和各位同學們做分享報告。同時,我們也感恩歷代祖先、父母師長以及恩師上淨下空老法師的慈悲加持。

  我們知道師父上人是非常重視漢學工具書,包括英國漢學院周故院長也同樣很重視漢學工具書。在師父上人出資創辦了英國漢學院的同時,就曾經特別安排為英國漢學院運送了許多漢學的典籍,其中也包括了特別訂購的漢學工具書。在漢學院開創之初,師父上人以及周故院長,都曾經訂購過許多的漢學工具書。記得有一次周故院長還特別交代,想要訂購《辭源》。而他個人所使用的《辭源》是傳自於他老人家的父親,也就是周邦道老先生。周故院長從年輕的時候開始,他所使用的《辭源》就是民國版本的《辭源》。所以在最初漢學院剛剛創辦之時,我們的周故院長還特別讓我們幫他去尋找不同版本的《辭源》。

  師父上人在世界各地所創辦的淨宗道場,都會收藏一些漢學工具書,來讓這些學生們使用,包括在澳洲,還有在香港,以及後來的英國漢學院,師父上人都為這些團體和機構曾經訂購過很多漢學工具書。這些書是我們能夠開啟《四庫全書》智慧寶藏的鑰匙。那如何認識這些圖書?如何使用這些圖書?這就是一個特別需要我們來跟大家分享的課程。再來,我們也至誠感恩英國漢學院的上勝下妙法師和上成下德法師,感恩這兩位法師的慈悲鼓勵。由於妙師父他認識到師父上人之所以創辦漢學院,是希望我們的老師和學生們日後都能夠讀懂《四庫全書》和《群書治要》,並且能夠講解《四庫全書》、講解《群書治要》等等。這些儒釋道聖賢教育的典籍是屬於全人類共同的智慧遺產,我們首先就需要能夠掌握開啟《四庫全書》這些聖賢經典的鑰匙,因此漢學工具書就顯得非常的重要。也是在上勝下妙法師和上成下德法師的慈悲鼓勵之下,我們才開始來錄製這個課程,跟大家分享學習的心得。

  我們曾經親近過這兩位法師許多年,深深的感受到這兩位法師他們的身教是非常好的一個典範。例如法師孝親尊師的身教,以及孜孜不倦的護持儒釋道聖賢教育、弘揚漢學,這樣的精神是效法和學習我們師父上人一生弘法六十年的這種榜樣,這兩位法師他們也是在身教和言教等等方面,都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典範。正是因為法師們的慈悲鼓勵,所以才有我們今天「漢學工具書——開啟四庫寶藏的鑰匙」這樣的一個課程。

  再來,漢學工具書這個課程是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古典文獻專業的專業課程。在從前,開吉曾經學習過這門課。因此,在這裡我們是做一個學習分享的報告,把從前在北大所學到的,當時記得是叫「中文工具書」這個課程,同時也結合開吉在這些年來協助師父上人弘揚聖賢教育,在這個過程中所累積的一點經驗,來跟大家做這個學習的分享。因為這次是我們第一次為英國漢學院錄製這門課程,所以在這裡,我們首先來跟大家簡單的報告一下開吉在這幾十年來學習漢學、學習儒釋道聖賢教育的一個歷程。

  開吉是在一九九五年遇到佛法,遇到恩師上淨下空老法師,所以就是從一九九五年開始,追隨著恩師來學習佛陀教育。師父上人在講經的時候特別強調:佛教是教育,是釋迦牟尼佛對九法界眾生所做的至善圓滿的教育,所以釋迦牟尼佛和許多宗教的創始人一樣,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師父上人特別教導我們,佛教是一種教育,這種教育是為我們闡釋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師父上人的老師,就是當代的大哲學家方東美教授,就曾經說過:「佛是聖哲、是大哲。佛教是高等哲學,所以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因此,佛陀的教育是教人離苦得樂的教育,這是師父上人在講經的過程中常常會這樣來為佛教正名。

  開吉是從一九九九年開始遠赴新加坡,開始聽經聞法,就跟隨著師父上人來學習佛陀教育這個至善圓滿的教育。在二OO二年,開吉是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的古典文獻專業。

  說起報考北大中文系古文獻專業這樣的一個人生的決定,這也是跟師父上人的教誨分不開的。我從一九九五年遇到佛法之後,就一直在聆聽師父上人的講經。在準備要報考大學的時候,那段時間就常常聽到師父上人在經典當中,講經和早餐開示的時候,常常會提到有一個趙樸老(就是趙樸初老先生),他們一共有九位大德,他們共同在政協會議的O一六號提案當中,就提出了一個建立幼年古典學校的緊急呼籲。

  提出這個政協提案的老人都是,這是在九十年代,因為這個提議是在一九九五年的三月所提出來的,這些老人包括趙樸初老先生,還有冰心、啟功等等,這些老人家非常憂慮我們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將來會產生中斷的危機。因為我們中華文化是源遠流長,非常悠久的,在整個世界的文化史上,它是具有一種連續性。這一點我們要是有去深入我們中國的經典、歷史、諸子百家,乃至於文學等等,就會發現我們中華的文化確實特別的浩瀚精深。所以這種文化的連續性,它就形成了一條從來沒有枯竭過的長河,可是趙樸老等這些老人家特別憂慮的是,一直到今天,這樣的一條長河卻在某些方面會面臨著中斷的危險。

  這個可能中斷的方面是什麼?他們在這項提案當中就明確的指出,可能中斷的方面就是代代累積,構成我民族文化重要內容的各類古代典籍的研究和繼承。也就是我們應當培養一些年輕人,來繼承這些古代的典籍,否則的話,一旦在這些方面產生了中斷,這個損失是沒有辦法彌補的。

  而在趙樸老這個時代,就是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這一代的老人已經發現,年輕一代在古典學科基礎的方面就已經比不上上一代人那麼深厚,後續的這些青年的一代,可以說連起碼的古典的基礎都沒有,甚至對於古代文學、歷史、哲學等等方面的這些典籍連看都看不懂。

  面對這個問題,趙樸老和這些有志之士就在提案當中提出,他特別強調我們應該要認識到,構成我們民族文化的這個方面,這是我們民族智慧和民族心靈的龐大的載體,這也是我們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同時它也是幾千年來維護著我們民族屢經重大的災難而始終不解體的堅強紐帶。

  這條我們就可以看出,為什麼這些老人家會這樣的憂慮、這樣的憂心,大聲疾呼,在呼籲一定要建立幼年古典學校,而且這個呼籲是緊急呼籲?因為他們已經看到,如果再不採取措施,讓這個文化遺產在下一代人當中消失,造成的後續的影響和後果是難以彌補的。所以在這個O一六號提案當中,趙樸老等九位大德仁者就提出了四點建議,非常明確的希望能夠抓緊落實,並且要正視這個問題的緊迫性。就在九十年代,光是從師資這個方面來說,能夠擔負起古典學科的教學工作這些人已經不多了,而且有許多人都是年逾花甲,甚至更老,年紀已經很大了。所以趙樸老就提議,如果趕快採取行動,還可以集中一部分的力量來應付這個局面,假如再過十年、八年,這樣的古典專科學校即使想辦也辦不起來。

  這是政協的O一六號提案,是在一九九五年三月由趙樸初、啟功、冰心等九人共同簽署提出的。

  所以在開吉最初跟隨著師父上人聽經聞法,在九十年代的末期,就常常聽到師父上人在開示當中提到趙樸老所提出的這個提案,並且強調學習漢字文言文的重要性。基於這個原因,當時開吉正在報考大學,那個時候就想,既然這是師父上人的願望,也是許多老人憂心忡忡的一個問題,那麼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就應當要勇於承擔,所以在那時候就立志要學習傳統文化。可是在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確實在這樣一個人人都在想著如何發展經濟的社會環境當中,我們要報考學校,也面臨著一種非常艱難的選擇。就是在九十年代末期,我們要報考學校,當時在全國只有四所大學能夠開得出古典文獻專業這個課程。為什麼?因為這個課程它所涉及的專業課,譬如說文字、聲韻、訓詁、版本、校讎、目錄,這都是古文獻的專業課,像這種專業課任課的老師,那時候在全國各地為數是很少的。所以九十年代末期,我們想要學習漢字文言文、想要學習傳統文化,在全國的範圍當中只有四所學校開得出這個專業課。因此,那時候我們也是一心一意的想走這條路,所以報志願的時候只報了一所大學,只報了一個系,最後報專業也只選擇了一個專業,就只報了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最後就如願以償的來到北大學習古典文獻。

  除了中文系的這種專業課之外,我們自己的專業就有自己的專業課程,就是剛剛跟大家介紹的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版本學、校勘學、目錄學等等,這些課程都是我們的專業課。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漢學工具書,在我們那時學習的時候叫做中文工具書,也是屬於我們的專業課之一。

  我們看到PPT上,這是一九九九年開始,開吉開始到新加坡跟隨著師父上人學習佛法。其中有一張照片大家可以看到,這是在新加坡聞法的期間,師父上人親自送給我們一套陳弘謀先生的《五種遺規》。這個《五種遺規》是中華書局的版本,這個版本是中華書局根據《四部備要》的子部這個本子,同時根據一些通行本來進行校勘而出版流通的。我們看下一張PPT上面,這是我們當時剛剛考到北大的時候,師父上人曾經寫過一封回信,這封回信是親筆書寫的。當時開吉在考上北京大學之後,曾經給師父上人寫了一封信,主要的目的是因為聽到師父上人常常教導我們,要遵循古人所教導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的方法來學習,因此就寫信向師父上人請教,在學習(求學)的期間應該要讀什麼書,應該要如何來學習儒釋道的傳統文化。我們看到師父上人在這裡回了一封信,就有特別為在讀書的期間專攻的課程提出了建議。

  首先師父上人說:「北大是一所好學校,希望你努力完成學業。」這封信是在一九九八年的八月份所寫的,八月十五號所寫的。

  第二條,師父上人說,「你能立志繼承傳統儒學,光大孔孟學說,又願學做菩薩,非常難得,果能精進不退,佛菩薩必定加持你、保佑你。」這點我們感受非常深刻,因為無論我們是學習儒釋道的聖賢教育,還是弘揚漢學,都是要得到佛菩薩以及古聖先賢的加持,我們才能夠一切順利完成這些課程。

  第三點師父上人說:「在大學的四年當中,除了學校所規定的課程,只需專攻四書、《大乘無量壽經》即好,若有餘力,可以讀《華嚴經疏鈔》、《華嚴經合論》,奠定你的深厚基礎。」因為當時師父上人正好是在新加坡宣講《大乘無量壽經》和《華嚴經》。四書的部分我們也遵循師父上人的慈悲指示,所以在求學的期間,每天都非常認真的去讀誦四書。

  接著師父上人強調:「世出世間學問,必須一門深入專攻,長時間薰習扎根,才能成就。根本堅固,而後枝葉花果自然豐茂,其他典籍,爾後再讀不晚也。」

  由於開吉是在十四歲的時候就遇到了師父上人,所以就一直遵循著師父上人所教導的,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的方法,從十四歲開始就專攻《無量壽經》,就是每天都會讀誦《無量壽經》。這樣的讀誦,從十四歲一直讀到了大概二十一、二歲這個時候,才把師父上人所建議的要先讀完三千遍這樣的課程完成。等到上了大學之後,每個寒暑假都到新加坡去聽師父上人講《無量壽經》跟《華嚴經》,所以那時候師父就有特別指示說要多聽經。所以讀《無量壽經》讀了這麼多年之後,才暫時告一個段落,繼續來聽聞佛法。這是師父上人對於我們特別教導,古人學習的理念方法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傳統的學習方法就是如此。這是求學的期間。

  從二O一一年一直到現在,開吉是常隨恩師上淨下空老法師學習佛教大乘經典。因為在二O一一年,在師父上人的倡導之下,我們曾經在香港有一個《群書治要》的小組,我們這個小組主要就是共同來編輯《群書治要》當中的這些經典,對它進行翻譯,還有一些整理的工作。從那時候開始,我們就跟隨在師父上人身邊,聆聽師父上人講解《淨土大經科註》,就從那時候一直到現在,都是追隨著老法師學習佛教的大乘經典。

  同時師父上人也會給我們安排很多課程、很多功課,所以在這個期間遵循著老師的教導,開吉也錄製了各種倫理、道德、因果和宗教教育方面的課程。一直到二O一七年開始,開吉正式擔任老法師的祕書工作。同時在二O一七年之後的許多年當中,跟隨著師父上人參訪澳洲、英國、法國、德國等各個國家,有參與師父上人促進世界和平的一些工作,並且也參與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工作。

  這是簡單的跟大家先報告一下開吉在這將近三十年的時間當中,是如何學習儒釋道聖賢教育,如何學習漢學的。

  我們跟英國漢學院的因緣也是非常的深,因為在二O一六年,也是遵師父上人的指示,開吉開始報考英國漢學院。因為那時候英國漢學院剛剛成立,所以是參加了第一屆,英國漢學院在當時有一個養正教育扎根實修班,是在福州舉辦的,所以開吉是第一屆的學員,在這個班上去聆聽各位老師講解儒釋道的聖賢教育。同時也參加了漢學院入學的各項考核,包括德行的考核,還有學術課程的考核。接受這些考核的同時,因為那時候漢學院要報碩士的課程,雅思的成績也是要達到一定的標準,那我們知道,其實我們學中文的人,中文系的學生,別的同學開吉不確定,但是就開吉自己來說,英文成績是相對比較差一點,也用得比較少,所以那時候報考英國漢學院,這個英文已經有將近十四年的時間沒有學了,要過碩士班雅思的成績,也是一個很大的門檻,前後有考了四次,最終才通過。

  等到這些課程全部考過的時候,這時候回到師父上人身邊跟師父報告,就是已經完成了漢學院的考核。這時候師父上人就指示說,因為祕書這個工作需要有人來做,就詢問開吉願不願意留下來,來擔任祕書的工作。後來有人說,這個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更大的考試,為什麼?因為本來師父上人只是說去考英國漢學院,好不容易通過了中文、英文、德行和學術各項考試,等到全部通過的時候,師父上人又指示說能不能來接任祕書的工作。

  而且同時師父上人還特別做了這樣一個開示,說在古時候都是老師帶著學生,就是學生跟著老師這樣一對一的教出來的,就是傳統的教學都是這樣子教出來。為什麼?因為老師要給學生做榜樣,所以老師所教的,在生活當中,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全都表演出來給學生看,學生跟在老師的身邊,就看老師是怎麼處事待人接物,怎麼樣應對進退。所以古人的教學是這樣的,這樣教出來的。

  所以在這個時候,開吉才接受了師父上人的指示,從二O一七年春天,就開始擔任師父上人的祕書。也因為這個因緣,所以在隨後多年,師父上人在澳洲、英國、法國、德國許多國家從事世界和平工作,開吉才得以參與,才得以跟在身邊一起來參與這個工作,並且推廣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我們看在PPT上面,這幅墨寶是師父上人所寫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我們從事於漢學工作的人一個共同的目標和方向,這是橫渠,就是張載夫子他所寫的這四句話。無論我們是在什麼樣的崗位上,就譬如說是像開吉這個例子來說,無論是做祕書工作,還是後來也是遵師父上人的指示,開始錄製一些漢學方面的課程,無論我們是在什麼位置上,我們都不要忘記我們最初所立定的這個志向和發心,要真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當我們在這個時代看到儒釋道的聖賢教育,看到倫理、道德、因果、宗教教育都開始出現了危機,沒有人教,也沒有人學,最重要的是沒有人能夠真正的身體力行,做出一個好的榜樣給世人看。所以當我們看到這個危機的時候,我們是不是願意挺身而出,是不是願意立定這樣的志向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我們常常要自我反省的。當我們真正立定了這樣一個志向,我們每天都要努力的去把它落實,就是我們每天要用儒釋道的聖賢教育、用經典來反省自己,是不是在這天當中有真正去落實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如果我們每天都努力的去落實,我們就是聖賢人的好學生,諸佛菩薩還有這些歷代祖先、聖賢人都會非常的歡喜。這是師父上人所寫的一幅墨寶。

  PPT後面的照片,就是從二O一七年開始,我們跟隨著師父上人,到世界各國去參與各種促進世界和平和推廣文化的工作。我們看到第一組的照片是二O一七年六月份,在英國威爾士大學蘭彼得校區,就舉辦了一場世界各民族萬姓先祖祭祖大典。在這個祭祖大典當中,我們看到主祭官是休斯校長。同時,當時英國漢學院的長老院長就是周春塘老教授,他老人家是周邦道老先生的兒子,最小的兒子。周邦道老先生就是師父上人在年輕的時候讀書這個時代的校長,也是民國時期第一屆的高考狀元,是一位非常有德行的老人。周邦道校長他們夫婦二人對待學生就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特別的關心照顧。因此,在英國漢學院成立之初,師父上人特別就禮請了周春塘教授來擔任漢學院第一任的長老院長。

  而英國威爾士大學能夠在蘭彼得校區舉辦這樣一場世界各民族萬姓先祖祭祖大典,這也是跟休斯校長的啟請分不開的,因為休斯校長曾經在二O一五年到了香港,他帶著學校的一些教職員工、一些幹部來到香港,就觀禮了香港有一場在二O一五年的時候所舉辦的中元祭祖大典,是祭祀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的祭祖大典,有將近一萬人參加,當時休斯校長看了之後非常感動,他隨後就很希望可以把這個祭祖大典能夠在英國舉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因緣,所以從二O一七年開始,就陸續的在倫敦、在蘭彼得都有舉辦世界各民族萬姓先祖的祭祖大典。

  後面的這組照片就是我們從二O一七年開始,跟隨著師父上人來到英國,有在英國倫敦,也有在英國威爾士大學蘭彼得校區,這是當時合影的照片。

  我們開始來跟大家介紹漢學工具書的課程。我們開始漢學工具書的課程,首先我們要為大家談一下英國漢學院的緣起和使命,師父上人曾經做過這樣的開示。在二O一八年的時候,師父上人曾經開示說:我們深深的感謝休斯校長和威爾士大學的校方對於漢學院的大力護持。為什麼會有英國漢學院的建立?這個緣起是在二O一五年,當時師父上人參加了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和平會議,之後師父就來到了英國倫敦,那時候就是聽說英國的政府非常鼓勵全國的學生要學習中文。而師父上人在那次的英倫之行當中,受到了英國上議院的接待,並且師父曾經向上議院的人詢問,是不是真的有這一回事?他們確定確實英國政府在當時是鼓勵全國的學生要學習中文。為什麼?因為有許多人認識到,這二十一世紀是中國文化的世紀,如果將來他們讀不懂中文的話,要和中國人來往就會不太方便。

  而師父上人也是那次在倫敦第一次遇到了休斯校長,於是就把內心非常擔憂中國傳統文化會斷層的這種想法告訴休斯校長,想不到關於師父這樣的一種理念,休斯校長是完全明瞭、完全能夠接受。所以兩位長者談得非常投機,就決定要合作辦英國漢學院,希望在英國漢學院能夠招收一些志同道合的年輕人,能夠把中國儒釋道的傳統文化真正復興起來,使得這個屬於全人類的文化遺產能夠代代相傳而不會中斷,這就是英國漢學院的緣起。

  我們看到這張照片是師父上人和休斯校長在英國漢學院成立的時候所拍的一張照片。正是因為得到了休斯校長以及英國皇室的大力支持,所以英國漢學院才能夠順利的成立。不過就是在最近,因為我們上一個星期剛剛錄製完了《聖學根之根.百家姓》的課程,錄製了一百四十一集,總共有五百零四個姓氏。就在這個課程要結束的時候,我們在今年的四月九號,就聽到了一個令人沉痛的消息,就是英國的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殿下在四月九號安詳的過世。所以我們就在這個星期六,也就是前天,我們通過網路直播收看了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的葬禮。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這個葬禮是不屬於國葬的性質,而是屬於英國皇室的葬禮,是在溫莎堡舉行的。在父親過世的這個期間,英國查爾斯王子就曾經公開的表示,他的父親愛丁堡公爵在過去的七十年當中,為女王、為王室、為國家和英聯邦做出了最傑出的奉獻。所以英國乃至世界各國,有許許多多人都非常沉痛的悼念愛丁堡公爵的過世,同時也深深的緬懷。

  我們也觀禮了整個為公爵所舉辦的王室的葬禮,我們也深深體會到英國是一個非常重視傳統、重視禮的國度。這個我們從英國皇室的婚禮,還有葬禮,都可以看到這裡面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同時看到他們的禮俗,有許許多多地方都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特別是他們重視傳統、重視文化、重視禮這個方面。所以我們在這個課上也深深的緬懷這位老人家,他老人家是九十九歲高齡過世,也是走得非常的安詳。

  我們剛剛為大家分享了關於英國漢學院的緣起。另外師父上人關於英國漢學院的建立,究竟要承擔著什麼樣的使命?我們在二O一六年七月,師父上人就曾經做過一段開示,就是在世界的四大古文明當中,中國的文明、中國的文化可以說是歷史相當的悠久。在從前師父上人講經的時候就有談到,有許多歐洲的漢學家,大概在二戰的期間就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研究,就是世界四大古文明,為什麼只有中國的文明能夠延續至今而沒有中斷、沒有滅亡?有許多漢學家共同來研究,想要尋找其中的原因,最終他們得到了一個結論就是,大概是中國人注重家庭教育的緣故。因此,在四大古文明當中,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文明,它的歷史是最為悠久的,一直到現在都還延續。

  為什麼中華文明能夠延續到現在?師父上人強調是因為它有三個根,就是儒、釋、道這三個根,所以中國的文明能夠一直支撐到現在。可是在現在這個時代,這樣歷史悠久的文明、文化也發生了危機,假如說中華文化當中漢字、文言文失傳了,沒有人學了,這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師父上人說,我相信頂多一百年就沒有了,這個世界上的文明再也不見了,那麼人類就很可憐,會走向黑暗的時代。所以我們今天,師父上人強調,在今天成立漢學院,做這件事情,目的是很單純的,就是希望能夠培養一批年輕人,這些年輕人都有能力認識漢字,有能力能夠讀文言文。換句話說,師父上人的期望就是培養出來的這些學生,都能夠有能力讀得懂《四庫全書》,這是漢學院辦學的目標,這是師父上人的期望。而這件事情,師父說是要靠祖宗保佑,要靠三寶加持,也要靠眾神的擁護。為什麼?我們做這個,像師父上人成立英國漢學院,有這麼多的年輕人願意共同立定志向,來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個感應道交是不可思議的,能夠做這個事情,是眾神歡喜、祖宗歡喜的好事情。

  我們要了解到,像《四庫全書》,還有《四庫薈要》,這裡面所承載的是儒釋道聖賢教育的寶藏,這些智慧寶藏的精華都是在其中。可是我們如何才能夠學會漢字、學會文言文,如何才能夠開啟《四庫》寶藏,拿到這把鑰匙?這個就是我們學習漢學的一個使命。我們看到師父上人這幅墨寶當中就寫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而「瑞典高本漢曰」,這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漢學家,叫做高本漢。高本漢他就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漢字不可改,文言不可廢,經書必須讀。」我們看這是出自於瑞典的漢學家之口,他深深的認識到了漢字文言文的重要性,認識到了這些聖賢的經典,它所承載的智慧是屬於全人類共有的文化資產。師父上人在這裡又強調:「以身任天下後世者,天不能絕。」這也是啟發我們每個人,啟發每一位有志之士能夠肩負起承傳漢學的使命。

  師父上人所希望我們讀懂的《四庫全書》和《四庫薈要》究竟是什麼樣的?我們看到PPT上面的圖片,這個圖片是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在介紹《四庫全書》和《四庫薈要》的時候所整理出來的兩段簡介。因為在幾十年來,師父上人曾經向世界各地贈送《四庫全書》和《四庫薈要》,都典藏在世界各國的大學和政府的圖書館當中。包括開吉早年在北大求學的時候,我們因為常常要在工具書閱覽室去查找一些工具書,在這個期間就有看到像《乾隆大藏經》,還有《四庫薈要》,這在北大的圖書館當中都是館藏的圖書。那是在九十年代,師父上人陸陸續續在中國和世界各國都贈送了許多《四庫全書》、《四庫薈要》,以及《乾隆大藏經》。但是,這些典籍雖然分布世界各國,這個典籍不至於失傳,可是要培養一批能夠讀得懂《四庫全書》、《四庫薈要》的這些師資、人才就成為了當務之急。

  我們看一下像《四庫全書》,我們知道中華民族這個歷史文明是非常悠久的,為什麼在這幾千年來,整個國家社會能夠長治久安?這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古聖先王非常重視教育,所以在朝野上下,人們都能夠共同學習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這四種教育,除了倫理、道德、因果,其實還包括聖賢宗教教育。這些教育廣布於國家的各類施設,可是要是說文獻記載的完備,首推《四庫全書》。所以我們要看到古人是如何用倫理、道德、因果和聖賢教育來教化一切的百姓,這些資料都記載在《四庫全書》當中。這部《四庫全書》就是我們中國清朝時期的乾隆皇帝下了詔令,這是皇帝親自頒布的詔令,就委派大臣于敏中,還有紀昀(紀昀就是紀曉嵐)。在乾隆這個時期,我們知道康、雍、乾是清朝的一個盛世,是國家非常安定的一個時期。因此,乾隆皇帝就下令讓這些大臣,這些大臣是匯集了在清朝時期許許多多的專家學者,讓他們來收錄當時流通的圖書,還有明朝的《永樂大典》所輯佚的這些珍貴的典籍,而成為《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編輯完成之後,一共是抄了七套,分布在各個不同的地方保存。雖然後來因為戰爭的關係,清朝末年到民國年間是處在戰亂的時期,但是所幸的文淵閣的《四庫全書》保存了下來。這部《四庫全書》一共有一千五百冊,它分成四個類別,就是經、史、子、集這四類。在《四庫全書》當中一共收錄了三千四百六十種的典籍,如果論卷數,它有七萬九千多卷。《四庫全書》分成經、史、子、集,我們要是來翻閱這個圖書,會看到這經史子集是分作不同的顏色印刷的。像我們手上的是商務印書館的版本,它在印刷的時候也是按照這四種不同的顏色來印刷的。所以這《四庫全書》當中可以說是世界學術文化璀璨的瑰寶,寶藏都含藏在這部書裡面。

  這部書也是有保存在英國漢學院當中,因為我們有一年在英國蘭彼得,在英國威爾士大學蘭彼得校區,那時候剛好是師父上人正在編輯,就是曾經指示要編輯一部書。這個過程當中有一些關於古代的經典當中的經文,這裡面的用字究竟是要用什麼字。因為我們知道許多經典在流傳的過程當中,不同的版本它的用字會出現一些差異,究竟哪一個字以哪個寫法為準,有許多就存在著異體字的問題。所以我們在英國漢學院的期間,就曾經到二樓的圖書館當中有典藏《四庫全書》這個地方,那時候是一位黃老師,陪著我一起到典藏《四庫全書》的地方去翻找這個圖書。英國漢學院保存《四庫全書》的那個書架是很高的,所以我們是要爬一個樓梯,那個樓梯還挺高,不像我們現在,開吉現在所能翻到的《四庫全書》,不用爬很高的梯子就可以拿到。那時候跟著黃老師一起,因為要通過目錄先查詢這部書是在什麼地方,然後經史子集它是屬於哪一部的,是在第幾冊,先查詢了目錄之後,然後就要搬著梯子,爬著梯子去把那幾本書都要找出來,是這樣去查找經典的原文。

  乃至於後來師父上人,因為他老人家一生都是知恩報恩,在他老人家年輕的時候,曾經有一位朱鏡宙老先生,朱老先生是章太炎先生的女婿。在師父年輕的時候,朱老年紀已經挺大的,對於年輕人就特別的關心愛護,所以那時候朱老就常常給師父上人講故事。師父曾經說過朱老那時候他們有一個小圈子,都是一些很有學問的人,他們會聚在一起,而且他們這個圈子的人後來都活到很高壽,八九十歲的高壽。他特別會講故事,會講許多倫理道德因果的故事,講給師父上人聽,那時候師父年紀還很輕。後來也是因為朱老的因緣,就介紹師父上人到台中去親近當代的大儒,就是雪廬李炳南老居士,所以後來才成就了師父上人追隨李炳老求學十年的因緣。

  師父上人特別知恩報恩,所以指示要出版朱鏡宙老居士的《詠莪堂全集》。因為朱老是章太炎先生的女婿,他老人家學問非常好。師父看到他的書,那時候我們是蒐集了民國版的一些圖書,就是朱老的著作,蒐集過來給師父上人看的時候,師父看過了之後就說:朱老這老人家一生沒有白來,留下了這麼多寶貴的資料給後人。所以師父上人基於知恩報恩的理念,就決定要為朱老出版《詠莪堂全集》,把他老人家一生的智慧財產留存於世,希望更多年輕人能夠效法學習。

  因為我們知道朱鏡宙老先生,他老人家跟雪廬李炳老一樣,那個時代的老人都是接受過私塾教育的,所以經典的功底特別深厚,甚至於老人家在講解中華文化課程,或者在整理中華文化典籍的時候,有的時候他手邊沒有參考書,所以有的經文他都是背下來的,小時候背過的經典一輩子都忘不了,後來在出版的時候,老人家才重新又去校對,去校勘。所以我們在接手《詠莪堂全集》的工作,這裡面就存在很多經文校勘的問題。佛教方面的經文,我們向師父上人請示,師父就同意可以按照《乾隆大藏經》,可以用《龍藏》來校對。可是還有許多是一些傳統文化的經文,不完全是佛教類的,這類後來就是用《四庫全書》來進行校對,校對這個經文。

  所以我們看到《四庫》這裡面含藏著這麼多的文化寶藏,我們如何才能夠拿到這把鑰匙?就一定要掌握漢字跟文言文。同時我們介紹的這個漢學工具書,一方面也是希望大家能夠認識《四庫全書》、認識《四庫薈要》,先跟它保持一定的關係、一定的聯繫,就是會覺得跟它感到不陌生,會感到非常的親切。包括我們在講解之前,因為師父上人希望我們可以錄製《聖學根之根》的課程,在錄製《聖學根之根》課程的期間,我們也是有許多資料都是要從《四庫全書》,還有《四庫薈要》當中去查找,特別是《四庫全書》,它搜羅的資料特別的完整,所以我們很多的資料也都是取材於《四庫》。這是《四庫全書》。

  而《四庫薈要》,這同時也是乾隆的時期所編輯的。因為編輯《四庫全書》的時候,它的分量是非常大的,整個《四庫全書》一共有一千五百冊這麼大的分量,所以是卷帙浩繁,要檢索起來也有一定的困難,所以乾隆皇帝同時又頒布了一道指令,就希望從《四庫全書》當中去擷取它的菁華,把它編輯成《四庫薈要》,它的體例還有編排的形式就跟《四庫全書》是相同的,所以《四庫薈要》這部書是專供皇帝來御覽的。並且《四庫薈要》這當中的圖書,是先秦到清朝的時期有許多著名的圖書,是選取它的菁華,所以收取的是完整而又很少刪改。因此,《四庫薈要》無論是從思想學術的角度來看,還是從義理辭章的角度來看,它都是屬於上乘之作。在《四庫薈要》當中,我們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的菁華可以說都搜羅在其中。但它的分量,所收錄的種類,《四庫薈要》只收了《四庫全書》的七分之一,可是《四庫薈要》的冊數卻是《四庫全書》的三分之一,所以它對於原本保存更加的完整。

  而在清朝末年一直到民國年間,因為我們中國飽經了戰亂,所以後來摛藻堂的《欽定四庫全書薈要》,這是世間的孤本,只有這一套,最終能夠保存下來,能夠印製流通,這也可以說是文化史上的一個大事。因為在師父上人他老人家年輕的這個時代,就有許多的學者非常關心《四庫薈要》這部書,為什麼?因為全世界就剩這一部,萬一這部書有損壞或者失傳,這個損失都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一直到後來《四庫薈要》這部書得以出版流通,這可以說是人類中國文化這個方面一件大事。

  這是《四庫全書》跟《四庫薈要》簡單的介紹,我們在後續跟大家分享漢學工具書課程的時候,還會常常引用《四庫全書》、《四庫薈要》這當中的內容,來跟大家做分享,並且讓大家了解其中的內容、版式、查找的方法,讓我們慢慢的跟《四庫全書》、《四庫薈要》可以有一個更加親近的關係,可以對它更加熟悉。日後我們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盡可能能夠多加利用《四庫全書》和《薈要》這個寶貴的文化資源,這對於我們學習漢學和傳播漢學都是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們在這裡特別強調師父上人辦漢學院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有一批年輕人,能夠讀懂《四庫全書》,能夠讀懂《群書治要》這些文化典籍,日後就可以講解、可以弘揚這些典籍。

  我們來看漢學工具書,什麼是「漢學」?關於「漢學」這個定義,如果是從漢代學者他們研究的角度來說,漢學就是指漢朝時期的學者他們研究經典,他們比較注重考據,所以後人就稱樸學、考據學還有訓詁學為「漢學」。這也就是我們在學習古典文獻專業的時候,是要學習到文字、聲韻、訓詁,還要學到版本、校勘、校讎,還有目錄學等等,就是我們的這些專業課。這是漢學其中的一個定義。

  實際上我們在學古文獻的時候,那時候老師就常常會跟我們講,他說實際上文、史、哲是不分家的。你看現代教育的學校體制,它會分成歷史系、哲學系,還有中文系,我們這個古文獻專業是隸屬於中國語言文學系,這是現代學校、現代大學的分科,可是我們按照漢學的傳統來說,其實文史哲是不分家的。所以我們在古文獻專業所學習的這些專業課程,其實也是研究歷史、研究哲學、研究中文都需要掌握的基本的功課。漢學工具書這個課程也是如此,並不只是說中文系的人需要學,其實研究古代歷史、研究古代文化,還有古代哲學,同樣也是需要學習這些課程。這是漢學的一個定義。

  「漢學」還有另外一個定義,就是外國人他稱有關於中國的歷史、文化、語言,還有文字這方面的學問,也稱作「漢學」。所以在外國,譬如說研究這方面的學問達到一定的造詣,我們稱他是「漢學家」。我們對於「漢學」的概念,它有不同的側重點,要有所掌握。

  什麼是工具書?這個工具書它也有分狹義的跟廣義的這種差別。如果是從狹義的角度來說,工具書,顧名思義,工具就是讓我們可以專門去查找一些字義、詞義、資料等等,以便於閱讀或者研究的這種書籍,譬如說字典、辭典、索引、年鑑、書目,這都是屬於工具書。這是狹義的範圍。而工具書還有廣義的範圍,我們下面第一個部分就是會先跟大家分享廣義工具書,廣義工具書我們就從經、史、子、集這四個部分來跟大家做介紹。

  而工具書它的作用就是給予我們學習漢學能夠提供線索,還能指引我們讀書怎麼入門。另外工具書能夠幫我們解決一些疑難的問題,還可以讓我們來匯集專題的材料。所以我們學習漢學工具書,目的就是希望能夠開啟《四庫全書》這些智慧的寶藏,這是一把金鑰匙。

  我們看到這一段,這是師父上人曾經有過一段開示。因為前面有跟大家分享過,我們在英國漢學院成立之初,那時候師父上人以及長老院長周春塘教授,這些老人家都很重視對於漢學工具書的訂購,所以周院長當時就曾經讓我們幫他找《辭源》。而且《辭源》還有不同的版本,他希望能夠找到一套他年輕的時候用過的,就是他父親傳給他的一套《辭源》。有的《辭源》是民國版的《辭源》,它不是後面的修訂版。因為老人家他年輕的時候用習慣了那個版本,他覺得非常好用。那時候協助師父上人和周院長,都曾經訂購過很多的漢學工具書,有很多工具書也是有保存在英國漢學院這裡。師父上人就有回憶過,這些書籍在民國的年代,要得到一部書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記得在我們剛剛入學的時候,就是因為古文獻專業這個專業的特性,我們那時候學習,因為在九十年代,許多人都已經不太重視這個文化傳承的問題,所以我們在這個學校裡面,中文系分成三個專業,一個是文學專業,一個是漢語言專業,還有一個就是古文獻專業。我們那一屆報中文系的學生,就是考入北大中文系的學生有七十多個,但是其中只有十個學生報古典文獻專業,也就是北大在我們那個時代,這個專業一年只招收十個學生,就是小班制的。我們上專業課的時候,如果是我們古文獻專業的專業課,就只有十個學生,可能加一點旁聽生,所以要是翹課老師馬上就能發現,不像大班的課。

  但是我們入學的時候,就會發給我們手上一套《十三經註疏》,還有一套《辭源》。就是因為《十三經註疏》跟《辭源》對於古文獻專業的學生來講是非常重要,你在求學的期間,這兩部書都要放在身邊,隨時要查,順手就可以拿來,是這樣,所以我們專業就會給學生都要發這兩部工具書。

  師父上人有談到,在抗戰的時期,這是民國的年代,那時候在農村的四口之家,只要能賺兩塊錢就能養家,兩塊錢就是四口之家一個月的生活費。可是在那個時期,《辭源》這部書,《辭源》是一部字典,在師父上人小時候家裡就有一部《辭源》,在民國時期也是商務印書館所出版的《辭源》,在民國年間的價錢,一部《辭源》就要大洋五塊錢。所以這一本書的價錢幾乎就是四口之家一個月的生活費,一般人是買不起的。富貴人家買像《辭源》這樣的書就等於是裝飾品,表示我是富貴之人,我書架上你看都有這些書,這不得了,普通人買不起的。就是有地位、有財富的人,他們家可以擺一套《辭源》。普通人的書怎麼辦?就是手抄,買不起只好手抄。這是在民國的時期,這些書因為它的成本也是比較高,要得到一部書是很不容易。但現在不一樣,現在因為印刷術的發達,所以要得到書特別容易,整個書的成本也大大的降低。你看以前的時代是得到一部書不容易,所以常常要去抄書,借書來抄;現在是得到一部書很容易,但是買來之後放在書架上,往往現代人就沒有耐心去讀,這是時代的不同。師父就有談到,從前中國這個線裝書,一個工人工作一天只能做三本。他一張一張的印,印好之後把它疊起來,疊得整整齊齊的,再切邊,之後再裝訂。所以一套工具書要裝訂起來非常的不容易,一天只能裝訂三本書,這個成本是很高的。

  因為師父上人曾經有一段時間常常在提,他小時候因為抗戰的期間是到處逃亡,所以手邊能夠讀到的書是很少的,師父有談到他小時候曾經讀過章回小說。那時候師父提到這個章回小說,因為我們想古時候的章回小說種類很多,到底師父讀的是哪一種?因為那時候師父沒有特別講到是哪一種章回小說,所以後來我們去找的時候,就找了很多種,包括四大名著,還有包括「三言二拍」,這是《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還有像《警世通言》、《醒世恆言》這些書,我們都把它找出來。結果師父一看,說就是這個四大名著,就是《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還有《三國演義》,就是老人家小時候所讀的書就是章回小說。師父是通過讀這個章回小說學習文言文,學習怎麼處世待人接物,其實這裡面有很多學問。

  所以我們後來確定了師父上人所說的章回小說就是四大名著之後,才開始去訂購,現在有出版四大名著也有用線裝書出版的,所以才為師父上人訂購了線裝書的四大名著。師父看了很喜歡,為什麼?因為現代人出版的書,可能也是成本的考量,或者是讀者的喜好的樣子,那個字都特別小,拿著放大鏡有時候都看不清楚,對年紀大的老人來說很辛苦,但是像國內有出版一些是線裝書的四大名著,它的字就比較大,讀起來就很舒服。所以師父上人看了就很歡喜,說對,我小時候讀的就是這四部書,就是《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跟《西遊記》,通過這個書來學習淺顯的文言文,來學習有許多人生的智慧,處世待人的經驗跟智慧在這裡面都有記載。當然這是題外話,就是講這個線裝書的製作成本是比較高的,無論是材料還是手工。

  師父上人就有談到英國的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他對於中國的文化是很有研究的,而且湯恩比博士很欣賞漢字跟文言文,湯恩比博士認為漢字文言文一定要傳承下去,而不能丟失。就在湯恩比的這個時代,他相信中國人不會把自己的漢字文言文廢除掉。這一點我們要是看湯恩比博士的著作就能夠看到。

  其中我們曾經讀過湯恩比博士所講的一段話,在這裡他用了一個比喻也是非常有意思,就是中國文字和歐美所用的這種文字是不同的。我們知道語音,人的語言跟語音隨著時代會不斷的變化,但是漢字文言文有它的一種穩定性。所以湯恩比博士就舉了一個例子,他說假如在幾千年前的孔老夫子復活了,來到這個時代,他和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他就舉了一個政界的領導人,兩個人見面的時候,雖然孔老夫子那個時代的語言,到現在語音、語言已經發生了改變,所以他講的話現代人是聽不懂的,可是如果孔老夫子用漢字文言文把他想表達的意思寫下來,他和現代人還是可以通過這個文字來進行交流。從這裡湯恩比博士就強調了漢字文言文具有傳承文化的一種穩定性,所以他相信中國人不會把自己的漢字文言文廢除。

  而比湯恩比博士更早的一個時代,在民國的年間,也有一位英國人叫羅素,羅素曾經來到北大講過學,講了九個多月,就是兩個學期。羅素同樣也有提出中國的漢字跟文言文非常重要,這是世界上其他國家民族所沒有的。漢字文言文能夠不變,你看它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能夠把人類的智慧、理念跟方法還有經驗直接的就承傳下來,所以我們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漢字文言文的重要性。這個是拼音文字所無法比擬的,拼音的文字隔個兩百年、三百年就會產生很大的變化,如果隔個五百年,可能後人就看不懂了。

  因此,無論是湯恩比還是羅素,他們都了解到漢字文言文的重要性,知道它的優點,確實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無論是幾千年,甚至上萬年,只要懂得漢字、懂得漢字的排列、懂得文言文,依然按照它的這種排列方法去書寫、去傳承,傳一萬年都不會改變。你看這是外國的學者,他就已經認識到漢字文言文做為文化的載體它的好處、它的重要性。

  所以我們現在來學習漢學工具書這個課程,我們就會先從廣義工具書,就是從《四庫》的經、史、子、集開始來跟大家介紹,會跟大家先介紹十三經,介紹二十四史、二十五史,這也是幫助大家進一步的深化對於文言文的學習和理解。

  說到工具書,我們之前曾經在《聖學根之根》的課程當中,也有跟許多老師和同學做過分享,在古時候有受過很好私塾教育的這些老人,他們是從小就讀經、背經,所以基本功就打得特別紮實。

  開吉也曾經分享過自己學習漢字文言文的一個歷程,那時候是在接觸到了佛法之後,因為師父上人非常重視讓我們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的學習經典,所以在最初從一九九五年開始遇到佛法,我們就是先從讀誦和背誦《大乘無量壽經》開始,師父上人希望我們先把它讀誦三千遍,這樣就可以扎下很深厚的根基。最初因為學佛的時候,師父也有同時講過像《了凡四訓》等等這些因果教育的經典,譬如說師父在教《了凡四訓》的時候,也是希望我們可以把《了凡四訓》先讀三百遍。所以那時候都是通過學習經典、讀誦經典、背誦經典,慢慢的去接觸漢字跟文言文。

  同時,小時候因為父母的鼓勵,所以在小學和初中的階段,就有一直堅持寫毛筆字,因為所臨的字帖都是唐朝時期的字帖,都是用的正體字,而不是用簡體字,所以慢慢的對於正體字也不斷的去熟悉,這個學習的過程就一直沒有中斷。可是到了大學的時代,因為我們古文獻專業的課程是這樣,特別是到了二年級、三年級這個時候,我們專業課的考試,老師往往都是會給你出一段又一段的文言文的內容,然後回答的時候,就是你必須對於文言文它的斷句、它的詞義都能夠充分的掌握。那時候雖然我們在大學裡面,像學習古代漢語課程也學了好幾個學期,文字學、聲韻學一些課程也都慢慢的在學習。老師在上這個古代漢語的時候,就教我們說,你們回去就背字典,讓我們學文言文要背字典。因為那時候我們手上都要有一本字典,就是唐作藩先生,這也是我們北京大學的一位老先生,我們在讀書的時候,九十年代的時候,唐作藩先生就已經退休了,但是我們要是功課上遇到一些問題,還是可以打電話給老人,向這些老人家來請教。所以我們上這個古代漢語,老師就要求我們要背字典,就把唐作藩先生等老人家編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背下來。特別是老師教過的,因為老師一個字一個字的教,譬如說這個字它在古時候最初的本義是什麼、引申義是什麼,後來它不斷的引申成不同的意思,我們要把意項背下來,然後還有例句,這個字典裡面就會例舉一些經典當中曾經用過這個字那個句子,讓我們也背下來。所以老師就教我們要背字典。

  我記得那門古漢語的課是張渭毅老師教的,後來我們遇到聶振弢教授的時候,他還跟我說他跟張渭毅老師很熟,因為最初他們有時候是開一些學術研討會,像牽扯到文字學、聲韻學方面,他們都會請陳新雄先生,那時候陳新雄先生還在世的時候,因為陳新雄先生是章黃學派的傳人,他們都會有一些學術交流,所以這個期間聶老跟我們北京大學這些教授都很熟。因為那時候可以開出文字學、聲韻學這個課程,本來在我們那個時代,九十年代老師全國的範圍內就非常有限。所以張老師就教我們古代漢語,他就讓我們背字典,說你把這部字典背下來,你這文言文就沒問題了。那時候也是用盡心力的每天去背,至少老師教過的,雖然沒辦法整個字典全部背下來,但是老師教過的一定努力的把它的意項,還有每個字古時候這些經典的用法把它背下來。可是背了幾個學期還是覺得,這個文言文總是感覺跟它心裡有一點距離,一到考試就會害怕。

  結果有一年,我們寒暑假那時候都會到新加坡去聽師父上人講經說法,有一年師父上人就找到了《五種遺規》這部書。因為《五種遺規》是雪公太老師也是要求學生們,就是雪廬老人他老人家都是要求學生們要讀的,雖然他老人家沒有講過這部書,但是他有讓學生都要讀這個《五種遺規》,所以師父上人有一年就送給我們每個人一套中華書局版的《五種遺規》。這個書到現在已經將近二十多年了,我還帶在身邊,這是中華書局四部備要子部的《五種遺規》,是中華書局根據通行本校勘的這個書。師父上人就發給大家一人一套,讓大家要讀,而且因為這是中華書局的版,所以師父希望能夠重新打字、重新做註解,再給它再版。這個書就存在譬如說斷句的問題,還有它的生字要去查它的讀音、查它的一些意項,就需要做這個工作。

  後來因為那時候在淨宗的團體裡面很多人對漢字文言文挺陌生的,他們一看開吉那個時候就是古文獻專業的,他們就把這個工作交給我,就說這套書妳就回去把這個生字查出來,把這個意思查出來,這樣我們重新打字排版,重新製版的時候就可以用到。所以接了這個工作之後,回到北京大學,就是白天去上課,我晚上就每天都在北大圖書館,這一樓它有一個工具書閱覽室,這工具書閱覽室是成千上萬的工具書,各個學科的都在裡面,所以我就可以查到很完整的,在漢學方面的工具書很完整的,就這樣站在工具書閱覽室書架這裡,整整站了三四個月,就把這《五種遺規》全部查完了,就是裡面的生字,還有它的每個字的意思是什麼,全部把它查完了。

  等我這個工作交上去之後,我突然發現這文言文一下子讀懂了,就是下的這個鈍功夫,以前你怎麼背、怎麼學,總是感覺好像跟文言文有距離,但是我就是在工具書閱覽室查了大概有三四個月的時間,就下了一個鈍功夫,每天就是翻字典,不懂的字就是查字典,把它的注音、把它的意思寫下來,每天就是做這個工作,一下子把文言文就給學會了。就覺得和文言文之間內心就比較沒有那個距離感,而且就是那之後每次我們專業課考試,無論老師出什麼文言文的題,覺得這個文言文一看好像很簡單,一看就看得懂。所以我發現,以開吉自己學習的經歷來說,就是說我們扎好這個基本功,下一點鈍功夫,還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後來剛好也是遇到三、四年級的時候就要開始寫學年論文跟畢業論文,那時候老師都跟我們強調說論文的題目很重要,因為我們同樣是古文獻專業,老師對於經史子集各部的典籍都很熟悉,但是你的論文到底要擬一個什麼樣的題目,這個題目一旦擬定了,之後的這個研究方向就會確定下來。所以老師說擬定題目很重要,題目定得好,你這個論文差不多能夠寫成什麼樣子,這個指導的教授老師他們心裡就有數了。所以那時候寫學年論文跟畢業論文,開吉就也因為師父上人送給我們《五種遺規》這個因緣,所以就圍繞著《五種遺規》這個專題來寫論文,就作了一部「陳弘謀先生著述考」。因為陳弘謀先生是《五種遺規》的作者,乾隆時代的封疆大吏當中,陳弘謀先生是非常重要的一位,可以說他是乾隆皇帝的得力助手,所以後來就定了這個題目,叫「陳弘謀先生著述考」,專門研究《五種遺規》。後來指導我們的老師,最開始是漆永祥老師,後來還有孫教授,他們都覺得這個題目定得很好,因為他們研究了這麼多年的古文獻,就沒有注意到《五種遺規》這部書。

  因為開吉是因為《五種遺規》這部書而學會文言文的,後來就經常在奔波於國家圖書館,各個圖書館當中去查找,從清朝一直到現在所可以找到的這些版本,其中也包括了許多清朝時期的版本,譬如說在國子監刊刻的這些本子,又對它進行了研究。所以後來老師說,這個題目起得很好,他們從來都沒有注意過還有《五種遺規》這部書。所以後來我們也用古文獻學所學到的文字、聲韻、訓詁、版本、校讎,還有目錄等專業的課程,來對於這個主題進行研究。

  今天的時間已經到了,關於漢學工具書我們的緣起這個部分就先介紹到這裡。從下節課開始,我們就會開始跟大家介紹廣義工具書,也就是從《四庫全書》的經史子集這四個方面,先來跟大家做介紹,會先介紹十三經註疏,就是十三經、十三經註疏以及二十四史,還有它們的使用方法,我們在後續的課程當中再繼續來跟大家做分享。今天的時間已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