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學工具書——開啟四庫的鑰匙

  

開吉法師主講  (第二十七集)  2021/6/23  英國漢學院

  尊敬的各位老師,尊敬的各位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漢學工具書——開啟四庫的鑰匙》第二十七集。

  這節課我們所學習的是關於檢查文章詞藻這一類的工具書,首先要介紹的就是《佩文韻府》這本書。《佩文韻府》在《四庫全書》當中,是從子部三百一十七類書類這本書開始。它有分好幾個部分,其中第一冊就是《四庫全書》的子部三百一十七。

  在目次中大家能夠看到這是《禦定佩文韻府》(一),它的編者是清朝時代張玉書、陳廷敬等這些學者奉敕撰。奉敕撰就是在皇帝下達的詔令之下,開始編撰這部《禦定佩文韻府》。

  這本書在最開頭禦制佩文韻府序當中,康熙皇帝就有談到,朕萬幾在禦日昃宵分未遑自逸。康熙皇帝他每天的生活是很忙碌的,要日理萬機。日昃所指的就是太陽西斜,就是太陽下山的時候,這個時間應該是要開始吃飯休息。宵分則指夜半時分。康熙皇帝他即使白天要日理萬機,可是到了傍晚甚至半夜的時候,他仍然未遑自逸,這個遑就是閒暇的意思,這時候康熙帝他還是抓緊時間來讀書。

  作為君王他是非常好學的,在白天處理了公務之後,到了晚上還要在經、史、子這些典籍當中去下功夫。時當燕閑,不輟問學。這個燕閑是公餘之時,也就是他處理完了政事之後,本來餘下的時間應該是可以好好的休息放鬆一下。可是作為一位非常勤學的君王,他雖然是少數民族的皇帝,是滿清的君王,對於漢文化的學習他是每天都沒有中斷的。不輟問學,這個不輟就是沒有停止的意思。他每天都在群經、子、史,就是經典歷史還有子部的這些典籍當中,不斷的去深入學習。誦其文而晰其義,不但是讀這些經典、歷史、子書的內容,而且還要非常清晰的瞭解這其中的內涵、含義。乃至百家之書,就是關於諸子百家各種各樣的典籍,大凡它是能夠裨世教。這個裨就是輔的意思。對於世道人心、教化百姓方面有所幫助的,勵民風,可以端正民風、民情。這些書雖然屬於百家之書,它對於世道人心是很有幫助的。脩明補正,罔使闕遺。這個闕就是缺失,遺是遺漏。他依然孜孜不倦的去深入,脩明補正。

  康熙皇帝談到,《韻府群玉》還有《五車韻瑞》這些書。《韻府群玉》這是元朝時代陰時夫所撰寫的。《五車韻瑞》這部書在伯元先生的《訓詁學》當中是寫作《五車韻綸》,他是明朝時代淩稚隆所編寫的,這是舉出了這兩本書。

  我們要介紹的《佩文韻府》裡面收錄的內容就包括,陰時夫的《韻府群玉》和淩稚隆的《五車韻瑞》。這些書事系於字,字統於韻,這個書它是按照字就是文字、漢字;韻就是每個字它分為不同的聲韻,它是用這種方式來編排的。

  稽古者近而取之,稽古所指的就是考察古事,想要瞭解古時候的典章制度,各種名詞、各種典故,通過《韻府群玉》跟《五車韻瑞》這樣的書來查詢。約而能博,它非常的簡單,可是它又讓人們可以博覽各種各樣的名詞、術語、典章制度,它的內容是很廣博、很寬博的。是書之作誠不為無所見也,雖然是很好可是這個書,它是簡而不詳,略而不偹。這個偹它是一個跟完備的備是互為異體字的。這個偹字的寫法我們平常比較少見,跟完備的備是相通的。就是這兩本書都有它各自的缺點,而且它所引的這些引文也有一些錯誤的地方。

  康熙皇帝看到這種情況,他就很希望能夠做一個更加完美的本子。朕每致意焉,欲博稽眾籍。就是希望可以參考更多的典籍,把這個書可以編輯得更加完善,著為全書。

  於是,就在康熙四十三年夏天六月的時候,康熙皇帝跟朝廷中的大臣,就是內職翰林諸臣。在朝廷當中任職的這些大臣,他們本身都是很有學問的專家學者。於是就對它盡情的考訂,把其中有錯誤的內容,把它修正過來。增其脫漏,有缺失脫漏的部分再把它增補進去。或有某經某史所載,就是有的引證的出處在某些經書史籍當中也有記載。因為康熙帝他非常好學,從小也是博覽群書,他的祖母也非常重視他學習漢民族的文化,他在儒釋道的典籍方面都是有深入的。

  在編輯這個書的時候,作為君王因為從小奠定的學問功底特別好,在編訂《佩文韻府》這樣的書。這個書在古時候是分屬在子部類書類,康熙皇帝他都可以親自參與編訂。而在其中一些內容是某一些經書或者是史籍當中有所記載的,或者是某字、某事未脩者,就是《佩文韻府》當中有一些內容,他覺得還需要再修訂增補。康熙帝針對這些問題是時時面諭,就是當面告訴這些編輯的大臣們要如何來增補跟修改。所以這部《佩文韻府》的編輯工作,實際上是康熙皇帝有親自參與,所以叫做《禦制佩文韻府》。那就把這些內容一條一條的再增錄進去,漸次成帙,這個帙在古時候是指套裝書的意思,因為古時候都是線裝書。對於這些內容再不斷的去增訂、補充還有修正,慢慢的這個《佩文韻府》就越來越完善。

  尤以故實或未極博,這個故實指的就是一些過去的故事、事實,他覺得這個內容可能還不夠極博,極就是窮盡,博就是廣大、廣博的意思。雖然皇帝親自參與了編訂、修改、增補這些工作,可是他依然覺得《佩文韻府》還需要更進一步的完善。他在十月份又下令讓閣部大臣,在各種典籍當中又進一步的再去收集資料,以裒益之。這個裒就是聚集,就是把這些資料再增補到《佩文韻府》當中。既有原本增本,又有內增外增,《佩文韻府》雖然它所收錄的內容,最初是以陰時夫的《韻府群玉》和淩稚隆的《五車韻瑞》為基礎,可是它在這個基礎之上又大加增補一些內容進去。這裡說的原本增本還有內增外增,就是後續再增補進去的內容。

  將付剞劂,這個剞劂的意思就是雕版刊印。因為古時候不像現在是用電腦的技術在進行印刷,都是雕版印刷或者是活字印刷,它需要進行排版,然後刊印流通。於是就把這部書起名叫做《佩文韻府》,並在十二月份的時候在武英殿。武英殿這個名詞我們要是學習古代的典籍,就是清朝的典籍對於武英殿這個詞應該是非常熟悉的,有很多書都是武英殿的版本,這是清朝時代從事文化典籍的刊刻。十二月開局武英殿就讓翰林院的大臣,又把之前所編訂好的資料合併起來詳加進行校勘。校勘完成的部分康熙皇帝又仔細看過,之後旋授梓人。梓人就是木匠,以前要雕版、刻版,就需要這些工匠把這個書制版。

  康熙五十年十月《佩文韻府》這部書就全部完成,它一共是有一百零六卷,整部書在康熙皇帝這個時代刊版,它一共是有一萬八千多頁。可以說是卷字浩繁相當多了,囊括古今,網羅钜細。《佩文韻府》所含括的內容是相當廣泛,是钜細韻學之盛,未有過於此書者也。康熙皇帝對《佩文韻府》這部書覺得編的很滿意,整個過程他都親自參與親自去審定。同時有需要增補需要再完善的地方,都是利用白天處理公務之後,到晚上傍晚甚至於夜半時分來進行這個文化的工程,他也是花費了很多的心血。

  這部書完成之後,大臣們就請康熙皇帝來寫序文,康熙皇帝想到從最初開始編訂《佩文韻府》,一直到最終完成出版、刊版流通,前後經歷了八年的時間。曆寒暑之乆,這個乆字它是跟長久的久是異體字相通的。積歲月之勤,這八年的時間君臣上下無論是寒來暑往,這麼長的時間,他們都孜孜不倦的在編訂這一部《佩文韻府》。

  朕於此書,就是康熙帝對於這部書來說。康熙皇帝他白天處理完政事,其它餘暇的時間未嘗惜一日之勞也。雖然他是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他對於文化的典章還是特別勤勉和用功的。未嘗惜一日之勞,他一天都不敢好好的休息一下,只要有時間都爭分奪秒的來從事於這部書的編輯工作、審核的工作。在清朝的時代,康雍乾的君王對於文化典章這方面是相當重視的。真是以身作則。

  康熙皇帝對大臣們說,古往今來凡是要完成一部大書。古時候要編訂一部書和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比相對來說並沒有那麼容易的。我們現在是仰賴著科學技術的發達,所以在印刷這個方面是借著科技之便,有很多便利之處。古時候要編輯一部典籍,它的難度就大很多,都是用傳統的方式在不斷的去編訂。不像我們現在拿個電腦就可以去修改。同時不斷的增補、修改、完善再校對,之後還要去雕版、印刷、流通。這整個過程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從古至今凡是要編輯一部典籍往往就要耗費幾十年的時間,非數十年之功不能成。

  在前面的課程當中我們介紹《資質通鑒》的編訂,還有像《十三經注疏》這些注解的編訂,確實都是花了很長的時間才能夠完成的。今數年以來,所成大部書凡十有餘種,在康熙皇帝執政期間,短短的幾年當中,所編輯完成的大部頭的典籍就有十多種。我們後面再為大家介紹《檢查文章辭藻的工具書》,裡面就會有一些古時候是編輯在類書類的工具書,就是康熙皇帝這個時代編輯的。有的書是康熙時代編輯了,到了雍正的時期才進行刊刻流通。

  康雍乾這個時代在文化典籍編輯整理方面,這些君王都下了很大的功夫。這些少數民族的君王,他們對於漢文化的重視,同樣他們也是用儒釋道聖賢教育這些經典來治國平天下。

  古時候要編輯一本書,往往都要耗費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可是在康熙皇帝當政的時候才短短的幾年,就編輯完成了十多種的書。《康熙字典》也是屬於這個時代的文化工程之一,這是屬於字書。

  若非和眾人之力,如果不是有這麼多的大臣、這麼多的專家學者,共同來幫助康熙皇帝完成的話,怎麼能夠有這樣的突出成績。豈能刻期告竣,這個告竣就是指的一件事情、事工完畢。這往往是指比較大的工程,像編訂《康熙字典》,編訂《佩文韻府》這些大部頭的書,就是屬於比較大的文化工程,是由朝廷由國家來編輯的。因為有大家共同的努力。有這麼多的大臣,這些大臣也都是學問很好的大臣,在各個方面也都是專家。所以這麼短的時間完成這些書籍。

  故念先後預事諸臣皆命列名其中,這一點不僅是在《佩文韻府》,就是包括我們看整部《四庫全書》還有《四庫薈要》,在許多典籍當中除了開頭這些序文,大家會看到在後面,就把參與編輯這部書的大臣和學者們的名字把它列出來。我們在看《四庫全書》、《四庫薈要》的時候,常常會看到這個名單。

  我們在後面把收錄在子部三一七類書類的《佩文韻府》的編輯人員,放在投影片上給大家看。

  我們看這個名單就是從張玉書跟陳廷敬開始的。張玉書他的官職是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陳廷敬他是經筵講官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你看都是尚書級的,是部長級的大官來陪著皇帝編這個書。除了吏部尚書、戶部尚書之外,還有禮部尚書、工部尚書。

  王鴻緒、李振裕、徐元正他們都曾經擔任過經筵講官。這些大臣對於經典,經史的典籍都是學有專攻。而且都能夠通達明瞭,是相當有學問的學者。這些學者在名單當中我們沒有全部把它列出來,因為這個名單從第四頁一直到第六頁,有幾十位大臣參與了《佩文韻府》的編寫。

  康熙皇帝特別談到,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一批學者,這些讀書人一起來參與編輯,才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當中完成這麼大部頭的著作。康熙皇帝都把參與的大臣、學者的名字列出來。茲序《佩文韻府》,又寫了這篇序。在序當中把編撰《佩文韻府》的始末,前後的經過都講出來。遂及脩集諸書之大指,以見成書之不易如此。

  我們現在看到這些書收錄在《四庫》當中,這裡面的內容是密密麻麻,每個詞大字的後面還有這些小字編輯在其中。這個書在編輯的過程,是以君王之力及朝廷當中的大臣共同來完成,還花了八年才把它最終做圓滿。編輯一部好的書真的是很不容易,這要花費很多的心血跟功夫。而且是皇帝他親力親為帶著大臣一起做,他並不只是下一道詔令就讓大臣自己去完成,他都是親自參與內容的審核修訂,甚至於校勘。後續校勘完成的時候,都還會再次的送給皇上來預覽。所以編輯一部書真的是非常不容易,我們現在能夠有機會看到這部書,能夠使用這部書真的都要倍感珍惜。這是關於它的序文。

  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關於《佩文韻府》,這是四庫館臣所做的提要的文,我們也來看一下。《禦定佩文韻府》是四百四十四卷。之前我們看一部《孝經》的注解,好像從康熙皇帝之前就一直編訂,到康熙帝執政的時候還繼續在編輯那個注解。那部注解只有一百卷我們就覺得內容很多了,這部《佩文韻府》四百四十四卷,內容就更加的龐大,這是康熙五十年由聖祖仁皇帝所禦定的一部書。

  《唐書藝文志》中就記載,在唐朝的時代顏真卿就曾經修撰過《韻海鏡源》有兩百卷。

  顏真卿我們對他很熟悉主要是他的書法,留給後人在唐朝時代有顏體跟柳體。這個顏體就是顏真卿的楷書。而在《唐書藝文志》當中記載顏真卿所注的《韻海鏡源》,它有兩百卷。釋皎然陪顏使君修韻海畢,就是把這個《韻海鏡源》修訂完成之後,東溪泛舟餞諸文士詩,這就是當時有寫了這樣的一首詩。【有外史刊新韻中郎】,就是記載新韻中郎【定古文菁華兼百氏兼雅備三墳】。【三墳】我們前面曾經介紹過,它所指的就是上古時代的典籍,叫做三墳。而在孔安國的《書經序》當中談到具體指的時代就是指伏羲、神農跟黃帝這個時代的典籍,稱作三墳,【言大道也】。這就是三皇時代的典籍就稱作三墳。

  這裡看到這個詩還有句子,而且它在注解當中又談到魯公,魯公指的就是顏真卿。

  魯公著書依切韻起東字腳語,顏真卿編的《韻海鏡源》他是按照切韻起東字腳語,是按照古時候的這個韻來編寫的,古代很多書都是這種情況。分韻隸事,這隸事就是典故了。他是按照韻,從東字開始,根據它的韻開始把這些典故就列在這些字的下面。這種做法就是從唐朝的顏真卿開始的,但是非常可惜顏真卿他所編輯的書到現在並沒有傳世,沒有流傳到後世。

  宋元閒作者頗夥。這個夥就是眾多的意思。唐朝有人開了這樣的頭之後,到了宋朝元朝之間就有很多人也開始來編輯這類的書,叫做詩韻。這個期間所編輯的書到了清朝的時代依然沒有失傳,依然有傳世的就只有《韻府群玉》還有《五車韻瑞》。《韻府群玉》就是元朝時代陰時夫所做的, 這是元代。而到了明代,淩稚隆他又做了一部《五車韻瑞》,非常可惜這個書還是有它不完善的地方。然皆疎漏不完,疎漏所指的就是疎忽遺漏的意思。這是學者他個人的著作,當然和清朝時代把這些學者都聚集在一起,又由皇帝親自來主持當然是不一樣。

  到了清代就可以把前代人所做的有缺失之處,再來把它修正做的更加完善。舛譌相踵,這個都是指的《韻府群玉》和《五車韻瑞》它裡面存在著一些訛誤的地方。這個踵就是跟隨繼續的意思,就是還是有許多錯誤存在。楊愼作均藻,朱彝尊作韻粹,還有他的兒子昆田又作三體摭韻。這個字念摭,是摘取的意思。他們都希望能夠把陰時夫還有淩稚隆他們在書當中所出現的缺失都可以把它修正過來,但是依然沒有做的很完備,仍未賅備的賅就是完備的意思。

  到了清朝時代康熙皇帝他很重視學習漢文化,同時身邊又有很多大臣都是通曉經史的這些學者。看這個修訂的名單真的是很豪華的陣容,幾乎所有這些部長級的高官都來參與。古時候可以做到尚書那他的學問是相當之好,因為都是要通過科舉考試一步一步的再進入中央政府,而且很多都是翰林院的官員或是經筵講官。經筵講官就是經常在給皇帝講解經典,這樣的官員。所以都是清朝時代彙集的這幾十位學者共同編一部書,又是君王親自主持。跟之前元代、明代只是憑著一位學者的力量去做事情這個效果當然是不同。清朝時期這個學者的陣容是相當的龐大。正是這個原因所以康熙皇帝就下詔,讓儒臣讓這些大臣們再繼續收集典籍,從各種典章當中來進行編輯,最後完成了這部《佩文韻府》。

  《佩文韻府》下面所談到的是它的體例,在體例上每個字先標它的音訓。

  我們後面會舉例子,這個東就先解釋它的讀音,德紅切。這是用反切法來注音。春方也。一開頭就是先把這個音訓標出來,接下來就列出韻藻,這是《佩文韻府》在解釋一個字的時候它用的體例就是這樣。韻藻是什麼內容?韻藻就是元朝時期陰時夫所作的《韻府群玉》,以及明朝淩稚隆所作的《五車韻瑞》。凡是這兩部書已經有收錄其中的內容,《佩文韻府》就把它列在韻藻這個部分。就是這兩部書已經收的辭彙都在韻藻當中。此外《韻府群玉》跟《五車韻瑞》沒有採用的,《佩文韻府》就另外標了增字,列在韻藻的後面。它都是按照順序的兩字、三字、四字這樣依序來編進去,而且這當中所引用的內容也是有次序的,是按照經、史、子、集這樣的次序來編排。

  比如這句話的出處在各種不同的圖書當中都有出現過,它就先引最初的這部書,其他的就以次注解在下面。又別以事對摘句附於其末,就是在《佩文韻府》每個字它解釋很長,我們從音訓開始再看韻藻,再看增字還有對語。這個就已經很長了,裡面的內容就很多,到最後就有對語跟摘句。這個對語跟摘句它是列在後面,原本是沒有標它的卷第但是按照韻,因為《佩文韻府》是按照韻來編的,按照韻把它釐為一百零六卷,當中分二十四個子卷。但是因為這樣篇頁比較繁重,所以最後又把它編成四百四十四卷。

  自有《韻府》以來,從唐朝時代顏真卿開始編撰《韻海鏡源》,一直到宋元明又有許多學者編輯這些詩韻的著作,從古到今這方面的著作沒有比《佩文韻府》 更為浩博的。這個博就是博大的意思。我們看這個書會發現,每個字下面注的內容真的是夠豐富的,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才完成的。編輯完成之後,陰時夫的《韻府群玉》跟淩稚隆的《五車韻瑞》當然就被《佩文韻府》比下去了。這下的功夫不同,所以他說俯視陰氏、淩氏之書,編完《佩文韻府》他就站在高處來俯視前人所作的書,就如滄海之於蠡勺矣。蠡這個字念離,這個蠡勺指的就是一瓢勺。我們想一個大海跟一勺的水相比起來那當然是大海的水多,這個意思就是指《佩文韻府》跟前人所著的書相比之下,《佩文韻府》就如同滄海一樣內容特別廣博。

  考康熙五十九年有一位大學士叫做王掞,王掞等人在恭制《韻府拾遺序》序文當中,就談到《佩文韻府》書成。就是《佩文韻府》這部書最終完成之後一共是有一百零六卷,卷帙一百有六指的就是一百零六卷。聽說諸臣分撰之時,就這麼大部頭的書我們看到名單當中就有幾十位大臣參與,這麼多大臣他們在編訂這部書的時候,每繕初稾,每次他騰寫完成這個稿子就先呈禦覽,都先呈給康熙皇帝來親自過目,而康熙皇帝在審核的時候一點都沒有馬虎。我皇上十行竝下,點摘闕遺。康熙皇帝很認真的來看這個稿子,並且這當中有遺漏不足不完善之處,他就不斷的在進行修正。

  舉凡六經奧義詁訓之所難通,就是所引用的內容有一些是六經當中的經典的文句,對於這些經典的解釋如果是比較不容易通達的內容,還有四部僻書棗梨之所未鋟。這個四部指的就是經史子集,這四部的典籍。僻書棗梨,古時候是把書版稱作梨棗,為什麼?古時候都是用雕版或者是活字印刷的方式,雕版印書它所用的這個木頭也是有規定的,不是什麼木頭都可以用來雕。雕書的這個版是用梨木、棗木這種木材來雕,所以古時候稱書版就叫梨棗,書版當中之所未鋟,鋟就是雕刻的意思。就是書版當中沒有雕刻的內容,這是指四部僻書當中的部分。這些難度比較大的部分,都是康熙皇帝親自的來審核,再交付給這些大臣再三稽考。這個稽考就是考證稽查,你看他編輯的過程是相當認真的,有一些疑難的問題要是不能夠確定下來,就要不斷的再去考核、修訂,要去進行考證的工作。

  所以他講了一句比較公道的話,其實我們看這個時代的大臣,他在褒美這個皇帝禦定的書,對於皇上是一定要大加讚歎的,可是這個讚歎也不能沒有邊際,他也是要符合客觀事實。這部《佩文韻府》雖然是諸臣眾手合作之書,雖然是有幾十位大臣而且都是清朝最頂級的專家學者來參與編輯的。實我皇上一心裁定之書也云云,實際上也是康熙皇帝一心裁定的書,這就看出君王他以身作則,雖然政務繁忙可是他對文化典章這個部分是非常重視的,所以他不惜利用自己政務之暇,白天處理完政務,晚上還要繼續審核文稿。這是非常勤政好學的一位君王。

  蓋由聖學高深,爲千古帝王所未有。清代的君王確實也是做出了一個很好的表率,他重視儒釋道的經典。開國的君王都很重視學習經典,有經筵講習的制度在清代依舊是延續。之外他們也重視文化工程的建設,因此滿清入主中原他完全就是用中國文化,用古古相傳的聖賢政治來治理天下,這才出現康雍乾這樣的盛世之治。所以這裡讚歎是千古帝王所未有,也是有這樣重視文化的君王,才能在這個時代出現這麼多的文化成果。

  故是書博贍,這個博贍指的是文詞廣博華麗,亦千古著述所未有也。這部《佩文韻府》真的是相當有價值。康熙時代的君臣,花了很多的時間跟精力來完成的這部書。雖然它只是用於檢查文章辭藻的一部工具書,但是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時代君臣上下,他們對於漢文化的這種重視的程度。

  下面我們看伯元先生在《訓詁學》當中為我們介紹《檢查文章辭藻的工具書》,第一部就是列出了《佩文韻府》。前面先有一段簡單的介紹,談到《佩文韻府》是按照詩韻來分卷的,它一共是一百零六卷。編輯的經過剛剛大家也都瞭解,就是說從康熙四十三年一直編到康熙五十年,前後經過八年的時間。

  體例剛剛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當中也有講述的很清楚,就是先做音訓,之後才是韻藻,然後是增字,最後有對語跟摘句。這是它的體例。

  首先是聲訓,聲訓大家等一下可以看一下,我們會舉出例子給大家看。聲訓的部分就是先對於這個字做解釋,還有它的讀音。比如說東,德紅切,春方也。音訓之後就是韻藻,韻藻就是《韻府群玉》跟《五車韻瑞》這當中所收的辭彙。再來是增字,增字就是《佩文韻府》增收的新字。它有兩字、三字、四字,它是依末一字來分韻的。就是分屬在所屬的韻目下面。

  增字之後就有對語跟摘句,對語是什麼意思?對語就是這個詞它是平仄相對的,如果是作詩填詞、作詩或者寫對聯,上下句需要平仄相對,這些詞在《佩文韻府》中就可以查得到。

  摘句是什麼意思?摘句就是前人曾用這個字為韻(或末一字)的好的句子,把它摘進去。所以《佩文韻府》當中這個對語跟摘句的部分,這是提供給後人學詩屬對來做參考用的。

  伯元先生所舉的例子就是《佩文韻府》的卷一上平聲,一東韻的東字,以這個來做例子讓我們瞭解它的體例。我們在《四庫全書》當中把這個部分放在ppt上面,讓大家可以清楚明瞭它的體例。

  東,它是上平聲一東韻的第一就是東。東首先是德紅切,春方也。然後引的是《漢書》,還有《禮記》的記載。《漢書》當中說【少陽在東方】。它畫一豎就是代表東。凡是有東,在小注當中就用一豎來表示。東,動也。從日在木中會意也。所以東這個字它是一個會意字,它中間是一個日,就是太陽的意思。外面是一個木字,日在木中這個會意就是指的東,就是東方的東。

  《禮記》記載【大明生於東】。

  這個東還可以作姓,有人姓東。在陶潛也就是陶淵明有一首詩當中說,【舜友東不訾】。這個【東不訾】是舜帝大舜的朋友。我們在《百家姓》的課程當中有介紹過這個東不訾。

  接下來就是韻藻,看到韻藻就會看到南東《詩》,這之後的內容就是屬於韻藻。韻藻也就是《韻府群玉》跟《五車韻瑞》這裡面所收的字,在《四庫全書》當中它所收的字,從南東、自東、在東等等,一直往後這都是在這個書當中所收的內容,當然編輯的時候還有對它進行修訂增補等工作。

  前面是兩個字的如南東、自東、在東,之後就是三個字的,三個字之後就是四字,四字這裡我們用紅色的框框給大家框起來,從宿西食東開始就是四個字。

  這裡舉了一個例子非常有趣,宿西食東這是《戰國策》當中有一個故事,就是齊有一女,齊國有一個女兒,這個女兒有兩家人都想娶她為媳婦。於是她的母親就跟女兒說,你要想嫁給東家則左袒,你要想嫁給西家則右袒。就是希望她女兒能夠表態兩家人都來求婚,你想嫁給哪一家。結果這個女兒兩袒曰。母親說你要選一家嘛,結果她是兩袒,就是左袒加右袒。這個女兒就說欲東家食而西家宿,她說我想吃東家的飯但是睡覺我要睡在西家。為什麼?以東家富而醜,因為東家他們家是很富有的,可是東家的這個兒子長得很醜,所以我吃飯我到東家去吃,西家貧而美,這個西家人他是很貧窮的人家,所以我白天吃飯我就不在西家吃了,貧窮人家的飯菜肯定不好吃,但是這個西家的兒子長得非常英俊長得非常俊美,所以我晚上睡覺就睡在西家。那這個故事就是宿西食東,這是一個成語非常有趣的故事。

  從宿西食東開始就是四個字,有文者東這也是四個字。那有一些就是屬於成語了。

  後面部分又是從兩個字開始,這個部份就是屬於增字。它上面寫一個增,這個增所指的就是增字。下面就從震東、離東、始東這里開始。增字是什麼意思?增字就是《佩文韻府》在編輯的時候它增加的字,它也是兩字、三字、四字這樣子排下來。依末一字來分韻,也就是我們看它這個東,它是屬於東這個韻目之下,它的東都是在最後一個字,像震東、離東。翻到後面還會看到三個字的,這三個字的內容也很多。

  接下來到十三頁,這個部分我們沒有給大家放在ppt上面。這是在《四庫全書》原書當中,翻到一零一一至十三就會看到對語,增字之後是對語。對語是什麼意思?對語就是平仄相對的辭彙。比如這里舉的例子有渭北、日下、河內、閭左、硯北等等,這個就是平仄相對的辭彙,這個在作詩的時候是需要用的上的。

  我們翻到第十四頁一零一一至十四,看到摘句。這個摘句的部分就是前人曾經用這個字為韻或者是最後一個字。凡是有寫過這些好的句子,就會摘在這個摘句當中。

  這個東它的摘句就有很多好的句子,它開頭就說力障百川東,還有農作正宜東等等。這是五個字的。

  後面還有七個字的,比如青松多種古臺東,也是以東結尾或者以東為韻的。還有山色湖光並在東,這都是東。

  到這裡為止這個東字才結束,我們看《四庫全書》當中的《佩文韻府》光是這個東從第七頁一直到第十四頁,都是東的內容可見得編輯這部書是編的相當的用心。

  除了伯元先生所舉的這個東之外,我們再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我們常常談到老師,印光大師在德育啟蒙當中教導我們,要敬師就是要恭敬老師。老人家談到:【師言道專,人倫表率,道德學問,是效是則】。老師的道德跟學問就是學生效法和學習的榜樣。【養我蒙正,教我嘉謨,不敬其師,何能受益】。所以聖賢的教育都是教我們要從孝親尊師這個地方來紮根,紮好德行的根。對於老師要具有真誠恭敬之心,如果不具備這個真誠恭敬之心,那我們跟這個老師學習又如何能夠得到益處?這是印光大師曾經教過我們的這段話。

  我們來找一下在《佩文韻府》當中這個師,就是老師的師這個字。老師是收在卷四之三,我們所用的這個本子是《四庫全書》的原本,《佩文韻府》這部書在商務印書館,也是有它的影印本。現代人所編的書可以有比較方便的檢索方式,就不用像傳統上按照韻來查找,在查找的時候會更加方便。那我們看到這個師,就是老師的師是收在《佩文韻府》的卷四之三。我們找到一零一一至三四八這一頁,看到老師的師。疏夷切。

  《說文解字》當中說二千五百人為師,這是指的軍隊的編制,二千五百人就是一師。此外這個師還有其他不同的意思,比如長也、範也。

  《周禮》的注解當中說帥也,還有導也,師還有習學也。

  《公羊注》注解當中說眾也。

  同時師也是一個掛名。

  師還是一個姓,有姓師的。

  這個大家可以對比在前面的課程當中給大家介紹的《辭源》,我們也是用師這個字來舉例子。大家在《辭源》當中會看到師這個字有很多種不同的意思。看到《佩文韻府》的解釋跟《辭源》的解釋也是大同小異。

  接下來大家就會看到韻藻,韻藻之後就是從兩個字開始,兩個字、三個字、四個字。比如帥師、總師、班師、太師、六師在這裡都有,一直看到一零一一至三百四十九,就是看到三百四十九頁,我們這裡用紅色的框框給大家框出來。在紅色框框當中大家會看到母師,還有三師。像母師、三師這也是我們在之前的《聖學根之根》的課程曾經講過的故事,曾經介紹過的。這個母師是什麼?母師就是《列女傳》當中有記載的,魯就是魯國,魯國有九子,就是這位寡母生了九個兒子。穆公給她賜號叫做母師。這裡的解釋就比較簡單,但是因為《佩文韻府》是屬於這個查找文章詞藻類的工具書,並不是查找典故的工具書,所以這段故事如果我們想要瞭解具體的典故就要再去查找《列女傳》的內容。

  這個《列女傳》的內容我們有列在後面,之前在《弟子規》的課程當中有講過魯之母詩的故事。這個故事也是非常的感人,這個母親生了九個兒子,而且也都給九個兒子娶了媳婦。到了臘月,古人在陰曆十二月的時候,臘月要蠟祭百神,叫做臘月。所以從國家到地方每個家庭也都要進行祭祀。她祭祀完畢之後,這位寡母就跟著她的少子,就是小兒子要回到她的娘家去。於是她跟她的幾個兒媳婦都約好了說我今天要先回娘家一趟, 爾備慎房戶之守,就是你們要把這個門戶都看好,吾夕而返。我到傍晚就會回來,可是那天天氣是陰天,這位魯國的寡母她回到娘家之後回來就比較早。可是她就沒有直接回家而是止於閭外。這個閭就是古時候二十五家為一閭,一直到夕,就是說她一直到傍晚的時候才回到家裡。也就是她跟她的兒媳婦約好這個時候要回來,雖然她回來的很早,但是她還是一直等到約好的那個時間才回去。

  魯國的大夫就在高臺上看到了這個景象,他覺得很奇怪,於是就派人到這個寡母家去看,發現她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他覺得非常的驚訝。然後就瞭解她們家的情況就報告給了魯穆公。魯穆公知道這位寡母是一位很有德行的母親,所以就把她請到宮廷當中,讓她來教導宮廷當中的這些嬪妃、這些女子,所以就稱她做母師。這個故事是在《列女傳》當中所記載的,我們看這個《列女傳》上面還有畫的這個圖,左邊這個就是魯國的母師,右邊是她所生的幾個孩子。這都是我們之前有講過的故事,不過《佩文韻府》是讓大家作詩屬對的時候用的,如果在詩詞作品當中要引用典故,這時候就可以參考這個母師。

  還有三師,三師就是太師、太傅跟太保。這些我們在《聖學根之根》的課程當中也都曾經分享過。這個部分就是屬於詩的韻藻的內容,我們會查到兩個字、三個字這樣的內容還有四個字。

  接下來就是三百五十頁這裡我們沒有放在ppt上,就是屬於增字。增字的部分是編《佩文韻府》的時候才補進去的,這裡也是從兩個字開始,行師、大師、師師等。這是清朝時代編輯所補進去的內容,他也是從兩個字到三個字。三個字是從三百五十四頁開始就有十二師、自得師、無常師、八曰師、達其師等。

  再翻到三百五十六頁,這個對語跟摘句我們有放在投影片上,大家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個對語的部分。對語的部分是平仄相對的辭彙,月戶、意匠、石丈等等這都是對語。還有三個字的,天子將、雪衣女等等這是三個字的。後面有摘句,摘句先從五個字開始,元戎誓六師,問字亦吾師,哪怕我只是問他這個字是什麼意思,這也是我的老師。這個人他對於文字學是學有專攻,那你哪怕只是問他一個字,他用文字學的方式幫我們解釋清楚,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好老師。這是五個字。

  後面大家會看到七個字,比如說金粟如來是本師,這有佛教的意思。還有竹解心虛即我師,竹子它有許多品德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竹解心虛即我師,這是竹子其中的一個品德。通過這個例子大家就對《佩文韻府》的內容有所瞭解,

  我們選擇這個師來作為例證給大家看。這也是師父上人常常強調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幅校訓原本是北京師範大學的校訓,師父以前去參觀北師大的時候,最初的校訓並不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而是學為人師,身為世範。但師父上人去參訪北師大的時候,覺得這個身不如改成行,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樣子更好。

  我們看這個學跟行,在對句當中也是非常的恰當。而且在義理上就更加符合儒釋道聖賢教化的理想,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是師父上人一生教學倡導的,我們要做到這一點。其實它的出處最初是從北師大的校訓而來的,就是學為人師,身為世範。改為行為世範,大家就更能夠理解。

  伯元先生強調《佩文韻府》,是一部兼有檢查典故跟辭藻的工具書,典故的部分它的文是比較簡略的。我們後面會學到查找典故的這些工具書,有許多典故比如在宋朝時代的類書當中,就會非常詳細的把它列舉出來。但是《佩文韻府》的典故相對來說介紹得比較簡單。這也是這部書的性質所決定的,但是它依然可以來幫助我們檢查典故。也就是說它並不是只有檢查辭藻的這個功能。

  伯元先生就舉了一個小小的例子,魏文帝有一篇《與朝歌令吳質書》當中說,【昔伯牙絕弦於鐘期,仲尼覆醢於子路】。這一段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他用了兩個典故,一個是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再來就是仲尼也就是孔老夫子和他的學生子路的故事。這裡如果大家對於覆醢這個詞不是特別瞭解它的意思,也可以用《佩文韻府》來查找,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查這個醢字,它是在卷四十上聲十賄韻。查《佩文韻府》首先我們對詩韻要能夠掌握,假如詩韻不是很熟,這個時候大家也可以用字典來找這個字所屬的韻目。

  此外伯元先生介紹,有一本書叫做《詩韻集成》,有的版本它是有筆劃索引的,這時候就可以參考對於每個字所屬的韻目,我們就能夠有所瞭解。瞭解它的韻目之後,古時候有很多書我們查找起來就很方便。因為你知道它是屬於哪一個韻的,就是古書有很多都是按韻來編的。這在《四庫全書》當中是非常常見的,特別是子部這裡面的典籍,有很多都是按照韻來編的。

  我們找到醢這個字是在《佩文韻府》卷四十上聲十賄韻,這時看到醢這個字,它的解釋音訓的部分是呼改切,肉醬,這個醢就是肉醬的意思,在韻藻當中就有覆醢這個詞。覆醢這個詞這裡就有引《禮記》的一段話,說【孔子哭子路於中庭】,因為子路是孔子非常疼愛的學生,但是他最後不幸死於一場政治的鬥爭當中。【有人吊者,夫子拜之,既哭,進使者而問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這就是《禮記》的出處,從這裡就可以瞭解什麼叫覆醢,通過《禮記》這段文對於覆醢這個典故大家就能夠有所瞭解。

  關於《佩文韻府》就為大家介紹到此地。

  接下來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淵鑒類函》這部書。《淵鑒類函》這部書,伯元先生在《訓詁學》《檢查文章辭藻的工具書》當中,為我們介紹了這部書的簡介。《淵鑒類函》一共是四百五十卷,還有目錄四卷。這也是清聖祖敕撰的,也就是康熙皇帝敕撰的,在康熙四十年完成。康熙皇帝他認為類書雖然從宋朝明朝以來,編撰的人很多,可是如果想要找一部博而不繁,簡而能明的類書,卻不多見。只有明朝時期俞安期的《唐類函》還能夠稱得上詳括這兩個字。可惜的是《唐類函》因為受時代的限制,這裡面的資料就只有唐朝之前的資料,宋之後的就沒有。而且唐之前的書也有所脫漏,於是就下令讓儒臣張英還有王士禎。

  張英我們大家應該是不陌生的,就是著名的故事六尺巷,它的主角就是張英。這是一位很有胸懷的宰相,能夠不與平民百姓爭一尺一寸的土地,最後兩家各自讓了三尺,就出現了一道長長的六尺巷,兩家也和好如初。這個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出自於清朝時期的宰相張英。你看作為一個宰相又是一個大學者,他是非常有肚量的。

  這部《淵鑒類函》就是張英跟王士禎這些大臣編寫的。於是下令讓他們逖稽廣搜,泝洄經籍,網羅近代,這個等一下我們會看《四庫提要》這裡面都有。就是要把《唐類函》當中所沒有的增補進去,把《唐類函》當中所省略沒有提到的,又把它增補完成,並且按照類來編成這部書。

  《淵鑒類函》這部書承《唐類函》所收的虞世南的《北堂書鈔》五十五卷,還有歐陽詢的《藝文類聚》一百卷以及徐堅的《初學記》三十卷,還有白居易的《白孔六貼》一百零六卷以及杜佑的《通典》二百卷之外,因為這個部分是唐朝時期就有的。唐朝之後的這是《唐類函》的時代所沒有看到的。但是在清朝就能夠看到唐朝以後,宋朝時期的典籍。於是又採了李昉的《太平禦覽》一千卷以及王應麟的《玉海》兩百卷把它增補進去。本來《唐類函》是分作四十三部,而《淵鑒類函》是按照原書的各部加補,另外在藥果木部當中又析出了一個花部。所以它一共是分做四十四部。這是伯元先生所介紹的。

  這部書如何來使用,伯元先生舉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我們讀書看到典故,對於這個典故的意思如果不能明瞭的話,就可以查這部《淵鑒類函》來幫助我們瞭解。另一個方面我們要寫一篇文章,要借一個歷史的典故來讚歎,某位教授他的教學成就,可是想不起到底用什麼典故比較好,那麼就可以用《淵鑒類函》來查找。

  伯元先生就舉了他查師這個字,老師的師。它是屬於人部十一,所以在《淵鑒類函》的二百五十二卷師三下,就可以看到蘇張從學,房杜受業。你看這樣的話就非常適合於讚歎某一位教授,就是用一個古代的典故來讚歎他。

  這是《淵鑒類函》我們看伯元先生的介紹,這部書在《四庫全書》當中,是收在子部二百八十八類書類。它都是屬於類書,在第二節《檢查文章詞藻的工具書》,以及第三節《檢查事物掌故事實的工具書》,這兩部分的工具書有很多都是收在子部的類書類的。

  我們打開文淵閣本《四庫全書》子部二百八十八類書類,在這一冊的目次當中就會看到《禦定淵鑒類函》。它一共有四百五十卷所以不止這一本書,四庫的《淵鑒類函》就是從子部二百八十八類書類開始的。在目次當中大家就會看到《禦定淵鑒類函》的作者是清朝時代的張英跟王士禎,是奉敕撰。這也是奉了康熙皇帝的敕令來編撰的,下面大家就會看到一篇序文,這也是康熙皇帝所寫的序文。

  康熙皇帝談到朕幾務餘暇,就是平常日理萬,餘暇的時間博涉藝林。什麼叫藝林?藝林在古時候所指的就是收集一些典籍圖書的地方。就是在大內朝廷當中,也是有皇家的圖書館。康熙皇帝他是非常好學的一位君王,每攬一書,他每次讀一部書,必盡其全帙,一定是要把它看完的。帙就是古時候這個線裝書,一套叫做一帙。沉潛往復,而且對於這個書是沉潛,就指一個人他很專心的去學習研究。沉潛往復,他反反復複的專心來學習,既得其始終條理精義之所存。對於這個裡面從頭到尾的條理,它的內在的義涵等等都非常瞭解。

  而文句英華亦常讀之矣,也常常會讀文句英華。康熙皇帝說對於古人來講政事跟文章雖然是兩件事情,但是文章以言理,這個理就是義理的意思。在清朝有桐城派,桐城派就是清朝時期的學者他所提倡的文風,就非常重視義理。就是古來儒家的讀書人,都是重視文以載道有關。雖然是一個文學作品,可是古人非常重視用這種藝術的形式來承載古聖先賢教化的道理。所以文以載道、藝以載道就是這樣的意思。

  這點雪公老人,他老人家在講學的時候常常強調,他老人家是不主張所謂純文學的。就是我們這些文學藝術都不是為了讓大家去吃喝玩樂享受用的,而是什麼?古人強調文以載道、藝以載道,這些文章跟藝術一定要承載古聖先賢教化眾生這些倫理、道德、因果的道理在其中,古人都是這樣子提倡的。政事則理之發,古聖先賢教化的道理運用在政治當中,這就是聖賢政治。要用聖賢政治來治國平天下,這也是康雍乾這個時代君王他們的一個理想。邇而見遠者也,就是言近而旨遠。雖然這個文詞看起來非常簡單很淺顯,實際上它內在的蘊含是很深厚的。豈謹以其區區文句之間,而可以自命為學術乎?

  我們這個課其實從《十三經注疏》到史部的典籍,一直介紹到現在這個工具書的用法,這個部分有很多就是子部的類書,屬於子部的內容。那我們通過這些君王的序文,可以體會到康雍乾這個時代的君王,他們對於經典,對於這些文章、文學、藝術等等的深入,詩詞歌賦的深入。他的目的並不僅遊於藝本身,而是從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人。更重要是強調這三者,而且是希望通過這些形式,無論是經典也好,無論是歷史也好,無論是子部的這些類書典籍也好,這些君王都是希望通過這些傳統文化內容來幫助他治國平天下。所以他所設定的目標比一般的讀書人更加的高,康熙帝他會講出這樣的話,這是在不同的序文當中大家都可以體會到類似這樣的意思。

  學習經典他也是希望效法古聖先王的聖賢之治,在政治上得以落實。因此君王他學經典學這些經史子集的書,就不只是像一個普通的讀書人一樣,可能只是專注在學問上面。君王他更重視這些典籍還有包括文學作品,它經世致用的價值。這一點就是說做一個君王,他的心量格局心胸各個方面跟一般的普通人還是不一樣,我們在這裡可以體會得出來。所以他並不是想僅限於學術本身。自六朝乃有類書,關於類書我們這裡稍微給大家做一點介紹,從《佩文韻府》開始我們要介紹的很多的書,在《四庫全書》當中都是屬於類書類,都是編在子部的類書類。

  究竟什麼是類書?類書是一種傳統的舊世的辭典,很多類書是唐代、宋代還有明代、清代都有編輯。類書它到底是什麼書?類書就是從各種書籍當中選取一些資料,然後把這些資料按照不同的性質跟內容分類來編排進去,這樣我們拿到一部類書,比如要查找資料,根據分類的編排就很容易能夠找到我們所需要的這些資料。

  傳統的類書《藝文類聚》、《太平禦覽》這後面我們都會介紹,以及明朝最著名的《永樂大典》。就是《四庫全書》在編書的時候有些書已經失傳了,這些學者還會從《永樂大典》當中把它一條一條的摘出來,再把它編進《四庫》裡面,就是有些失傳的書往往在類書裡面還能夠找得到。有些類書所引的這些古籍,是在唐代或者宋代、明代不同的歷史時代編輯的,有的是學者個人編的,有的是國家朝廷下令編的,因此它所引用的典籍有很多都是屬於後世就已經失傳了。

  所以類書這樣的書,《藝文類聚》、《永樂大典》這些類書,包括我們這一節課所介紹的《佩文韻府》跟《淵鑒類函》都是屬於類書類。

  這些書對於輯佚跟考證古籍就有很大幫助,什麼是輯佚?這個輯佚就是我們之前講《百家姓》,唐朝時代的姓氏學的著作《元和姓纂》。《元和姓纂》到了清朝的時代這部書就已經失傳了,太久遠了。所以四庫館臣就從《永樂大典》一條一條的把它的內容輯佚出來。就是類書當中有收錄的內容再把它一條一條的挑出來之後再編在一起。這對於古籍的輯佚以及考證都是有很大幫助的。類書的編輯從六朝的時代就存在,特別在唐朝時代是很興盛的。唐朝時代有著名的類書,後面我們會跟大家介紹。

  此豈非求之文句之間者哉,這些書我們表面上看它是一個學術性的著作,它在文句當中去搜求。看起來並不重要,可是我們看到後面康熙皇帝的詮釋會發現,其實類書的編輯並不是那麼簡單的。它是跟古聖先賢教化眾生的心是心心相印的。

  我們接著看下面他怎麼講,他說雖然,你看這就是一個轉折,這樣一個轉折。不過這個雖然在文言文當中跟我們現代漢語的雖然是不一樣的意思,大家都要去注意。理之所寓,於斯萃焉。這個理我們也可以理解成義理,就是聖賢教化眾生的道理。於斯萃焉,在類書當中就彙集在了一起,弗可廢也。

  這就是康熙皇帝他做一個君王,他有他的眼光,因為從小在他祖母的影響下,我們知道他的祖母是孝莊文皇太后。他祖母對他的影響,就是教導他要努力的去學習漢文化。孝莊文皇太后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位女子,我們在講《聖學根之根》的課程介紹過清代的歷史。就體會到其實一個國家在歷史上,有時候一個國家的敗亡會是因為一個女人而敗亡;但是一個國家的興盛,有的時候也會是因為一個女人而興盛。孝莊文皇太后就是這樣,因為清朝初年的君王,他們往往都是儒釋道三教的聖賢,他們對他都是很尊敬的。孝莊文皇太后她本身就是一位佛教佛弟子,他的丈夫就是繼努爾哈赤之後的清代君王,也就是皇太極。所以那個時代的君王都是對於儒釋道的聖賢非常恭敬的,本身也都是學佛、信佛。因此孝莊文皇太后對於他的孫子康熙皇帝的影響,就是在漢文化這方面,讓他從小就要努力的去學習漢文化,就使得這樣的一個滿清的少數民族能夠用文化的力量來統治中國,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點。所以康熙帝受他祖母的影響其實是蠻深的。

  昔者孔子之《系易》也曰,在《周易》的系辭上當中有這樣的一句經文叫做,【方以類聚】。你看這就有一個類字,又曰【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這也就是從類書這個角度引經據典,看看古聖先賢是怎麼說的,這個是【周易】的經文。諸卦當中則說,【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

  康熙皇帝談到天下古今事物的道理,必聚於義。就是在《周易》當中就顯示出了天下古今事物之理,《周易》所闡發的是宇宙的一個真相。我們《聖學根之根》也介紹過《易經》它在歷史上的一個過程,就是演變的過程。從三皇時代的伏羲、神農、黃帝,一直到周文王乃至於後來的孔子,都是在《周易》這部經典上下過功夫。你看這是古聖先王的教化,彙聚在《易經》這部經典當中。

  這裡他是舉了一個用《周易》來比喻類書,就是說易之為書,《周易》這部經典因理象物,因物征辭,以斷天下之疑。而成天下之務者,各從其類以明之。這段文就是闡述了《周易》的道理,它如何能夠幫助人們瞭解天下古今事物的真相,就是宇宙其中的這些奧妙。幫助人們在現實的社會當中去解答各種各樣的疑難雜症,而成天下之務者,各從其類以明之。也就是《周易》從八卦一直到六十四卦,這個演變的過程也是存在一個分類的概念。這跟類書一類的書相比,就可以用《周易》的這種道理來闡釋類書的出現。就是說類書之作,其亦不違於聖人立言之意歟。所以類書這一類的典籍我們不要認為只是字典辭書工具書,不要把它小看了。實際上它是不違背聖人的立言之意,立言就是在儒家聖人的三不朽當中是其中之一。就是立德、立功、立言,立言是接續在立德跟立功之後的,就是立言。

  君王他編輯這些書,絕對不只是讓我們去寫個詩做個詞玩一玩文學,不是這個概念的。他依然是要秉承古聖先王教化眾生的理念,於是在類書當中呈現出這種立言之意。其實這個格局就定的比較高了,不是像我們一般的學者讀書人認為說只是編個普通的工具書給大家,寫個文章寫首詩很方便,要用典的時候很方便,這個利益跟格局跟一般人是不同的。

  後面這個內容有一部分我們剛剛在伯元先生的書當中就有看到,講述在歷史上類書最有名的包括《藝文類聚》、《北堂書鈔》、《初學記》、《白氏六帖》還有杜佑的《通典》。唐朝時代是非常興盛的,編輯了許多類書。到了宋明以來編撰類書的人,寖這個字就是漸漸的意思,就是越來越廣。但是可惜的是有的類書還不能夠達到博而不䋣,簡而能覈。

  這也就是為什麼康熙皇帝他希望能夠再編一些像《佩文韻府》還有《淵鑒類函》這一類的更加實用,而且編輯得更加完善、內容豐富的類書,這就是為什麼要編輯的原因,在序文當中講的非常的清楚、非常詳細。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這篇序文我們還要留待下一節課,再繼續來跟大家分享後續的內容。今天的時間已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