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學工具書——開啟四庫的鑰匙

  

開吉法師主講  (第二十九集)  2021/6/28  英國漢學院

  尊敬的各位老師,尊敬的各位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漢學工具書——開啟四庫的鑰匙》第二十九集。

  在前面的課程當中,所介紹的是《檢查文章辭藻的工具書》。關於《駢字類編》這部書,上一節課還沒有為大家介紹完,所以這節課還是繼續從《駢字類編》開始學習。

  《駢字類編》是清聖祖敕撰,也就是從康熙皇帝這個時期開始。自康熙五十八年開始編撰《駢字類編》,到了清世宗雍正年間這部書才完成,前後經歷了八年的時間。

  前面的課程中也為大家介紹了《四庫提要》當中,關於《駢字類編》的介紹。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在清朝時期所編輯的《佩文韻府》和《駢字類編》,這兩部書是相輔相成,也是等量齊觀的。只是兩部書的編排方式以及相關內容有一些差異,編撰的時間先後也是有所差別。

  《佩文韻府》跟《駢字類編》,《駢字類編》是齊首字,也就是按照十二門的分類來分的時候,它所介紹的詞開頭這個字都是相同的。這一點跟《佩文韻府》是相反,《佩文韻府》是齊尾字,它的詞是結尾這個字是相同的,這是他們之間的差異。

  再來就是《駢字類編》的分類也是有所不同,關於類書這一類的典籍瞭解它的分類是很重要的。掌握了這個分類之後,我們所需要查找的資訊是屬於那一種類別下面,這就比較容易去查找。

  《駢字類編》所分的十二門,包括了天地、時令、山水、居處、珍寶、數目、方隅、彩色、器物、草木以及鳥獸、蟲魚,前後加起來有十二門。這在前面的課程中為大家介紹的這部書。

  下面我們就舉例來說明這部書應該如何來使用。在《駢字類編》的開頭,我們按照文淵閣本的《四庫全書》子部三零零類書類,這一冊開始就是《禦定駢字類編》它有好多冊。我們要查找所需要的內容就是從目錄開始找起,它的目錄是從九百九十四至四從這裡開始,一直到九百九十四至二十二這中間內容都是它的目錄。

  我們在學習《三字經》就曾經學過一句經文叫做:「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如果談到「三光者,日月星」。我們想要瞭解這個「日、月、星」古人都是如何解釋的,都有什麼資料可以查詢?我們就可以來查找《駢字類編》。在《駢字類編》當中我們通過目錄就可以看到在天地門,這個天地門就是剛剛介紹的十二門當中的第一門。天地門當中大家就會看到從第一卷到第五卷介紹的都是天,從第六卷就開始介紹「日、月、星」,第八卷之後就是風雲、雨露、雷電等等,總之都是跟天地門是有關的。

  於是,我們就很容易看到所需要查找的 「日月星」 ,就在天地門卷第六和卷第七。那根據目錄的訊息再來本書當中找卷第六跟卷第七,大家就會找到在卷第六當中就有關於「日」的介紹,它的內容還是很多的,整個卷第六全都是日,就是從九九四至一六零一直到九九四至二零一這個部分介紹都是日。所以要找跟太陽有關的資料以及相關的詞語,就可以在這個部分當中去查詢。這裡有大概四十頁左右的內容都是關於太陽的。

  月亮跟星星就是打開天地門七,這是在《禦定駢字類編》的卷七,在這裡大家就可以看到月亮和星星的介紹非常豐富、也非常完整。我們所需要查找的這些詞,特別就是以月開頭的詞還有以星開頭的詞,這裡都非常詳盡的為我們來說明。

  天地門的月就是從九九四至二零二一直到九九四至二三零,這裡所講的全都是月字打頭的詞,這也有二十多頁將近三十頁的內容,都是在為我們介紹跟月有關的辭彙。

  在投影片上大家就可以看到天地門七下來就是月,就從月日、月星等等這些詞開始,我們會看到許多以月開頭的詞,它都一條一條的把它列出來。看到九百九十四至二零三,左上角就有一個月食。這個月食在最近的幾年當中,大家可能常常會看到一些天文的景觀比如日食、月食。我們曾經到一個郊外去看日環食,就是現場去看整個日環食的過程。

  最近又有一次月食,像這樣的天文現象近幾年中非常頻繁的發生。如果想要瞭解月食在古時候典籍當中都有什麼樣的記載,大家就可以看這段文,大家會看到月食下面,蝕同詩,彼月食而,月食則維其常。

  下面這一段文就是引用《禮記》的記載,《禮記》當中說:「月食則後素服而修六宮之職,蕩天下之陰事」。

  說到這段文,我記得是在二零一一年,我們曾經在香港成立過一個《群書治要》的小組。因為在那個時期師父上人剛剛找到《群書治要》這部書,所以就很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可以共同來編輯、翻譯、整理這部《群書治要》。所以我們就成立了一個小組,在這個小組當中開吉當時所負責的就是《禮記》的部分,每個人會負責不同的經典。那時候就在《禮記·昏義》當中就有看到這段文,在投影片上所顯示的就是當時開吉自己所整理的,關於《禮記·昏義》的這個文的詞句解釋以及它的白話翻譯。

  這一段《禮記·昏義》的意思,它的原文就是:「是故男教不修,陽事不得」。讁這個字念折。「讁見於天,日爲之食。婦順不修,陰事不得。讁見於天,月爲之食」。這是什麼意思?這就是說凡是男子在政教上沒有很的修治,他違背的陽剛之道上天就會出現徵兆。這種徵兆就像在前面課程所講到那個神,你看這個神它左邊這個礻,這個部首所代表的就是上天垂象的意思。就是當我們在人世間種種的作為違背了倫理、道德、因果等聖賢的教化,這時候上天就會垂象,會顯示許多徵兆來警告人類,希望人類能夠趕緊去改正過失。所以按照《禮記》的這段記載凡是男子政教沒有修治好而違背的陽剛之道,這時候上天垂象就會有徵兆顯示出來。這個徵兆是什麼?徵兆就是日食。

  「婦順不修,陰事不得,讁見於天,月爲之食」。這就是講如果作為一位女子,她沒有修女子的柔順之德。女子有四德,這是班昭在《女誡》當中曾經講過,就是:「婦德、婦言、婦容、婦功」這四德。如果女子沒有遵守這四德的教導,也是做了一些違背倫常道德的事情,這時候上天就會出現譴責的徵兆。同樣會有上天垂象,會有一些徵兆產生,這都是上天對於人類的警告。這徵兆是什麼?這個徵兆就是月食。因此古人認為有日食跟月食,都是和「陽事不得,婦順不修」有關。就是和「男教不修,陽事不得」還有「婦順不修,陰事不得」有關。

  那怎麼辦?在《禮記·昏義》這裡就有講到古人是怎麼做的。「是故日食則天子素服,而修六官之職,蕩天下之陽事」。就是遇到日食,在古時候天子他就會穿著純白的衣服去考核治理六官的職務,並且嫡除和清理天下陽事的晦惡。這時候天子他就要從政治的角度,從各個方面來看看是不是有一些官員的職責沒有盡到,是不是有一些男子他在他的位置上沒有做好他應該具有的本分。

  如果是遇到月食,「月食則後素服,而修六宮之職,蕩天下之陰事」。因為月食的現象產生是跟婦德有關,所以這個時候皇后她就會穿著純白色的衣服,來考核治理六宮的職務以嫡除和整理天下陰事的晦惡。意思就是如果後宮當中的後妃她也是做了違背倫常道德的事,那這時候皇后就要去負責來處理這些問題,真正能懺悔改過。

  最後「故天子之與後,猶日之與月,陰之與陽,相須而後成者也」。這裡就談到了在古時候,作為君王和他的皇后,其實他們身上肩負著非常神聖的使命。天子要把天下的這些政事都處理好,使得天下的官員都能夠盡忠職守為百姓來服務。而作為皇后她是天下女子的表率,所以一旦後宮或者是女德這個方面有出現虧欠、出現問題,這時候皇后就要帶頭去處理好把它調整過來。因此,《禮記》這段文就比喻天子跟皇后就如同太陽和月亮一樣,就像陰和陽他們是需要互相的配合才能夠長存的。這是《禮記》關於日食跟月食就有這樣的一段記載。

  在《駢字類編》,下面我們接著看還有許多跟月有關的詞。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也是跟因果教育有關的一篇很好的文章。在裡面我們看到灶神他考核家庭一個月的工作,是在月晦的時候來考核的。我們都學過一句經文叫「月晦之日,灶神亦然」。究竟月晦是什麼?這個月晦我們就可以在《駢字類編》當中看到,這下面就有很多跟月晦有關的內容。這個內容我們就不細講了,大家可以自己來看。

  這是關於《駢字類編》,我們在這裡就給大家補充一下舉了一個例子。實際上大家可以在這裡查找到的資料是非常豐富的,我們可以自己來使用,在實際使用的時候才會真正的掌握它的查詢方法,以及如何根據這其中的資料來幫助我們學習漢學,古人所編的這些類書真的都是相當實用的典籍。

  下面關於《檢查文章辭藻的工具書》,伯元先生又介紹了兩部。這兩部我們也是簡單的過一下讓大家知道有這部書,具體的內容大家可以自己去查找和學習。

  第一部就是《分類辭源》,這同樣也是檢查文章辭藻這一類的工具書。《分類辭源》主要就是為了給詩詞的研習者而使用的,就是古人常常作詩、填詞,這時候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書,這《分類辭源》就非常好用。這部書根據宇宙當中各種事物,收了八萬多條的詞語,並且分成三十類一千多個條目。而且根據不同的平仄,分成了兩字、三字、四字這些詞語,就是字數不同,加起來一共有二百四十多萬字。所以在作詩、填詞的時候就可以選擇所需要的不同的聲韻,不同字數的詞語來使用。

  伯元先生讚歎說,得到這部《分類辭源》就像家藏萬卷一樣,就是使用的時候真的是可以左右逢源。他在這裡有舉一個例子,比如我們某一篇文章要讚美一位孝子,可是不知道用什麼詞語來讚美比較恰當。那這時候就可以查到《分類辭源》當中人品類五孝,這下面就可以看到它分別有兩個字、三個字還有四個字的詞語,都可以來形容一位孝子。比如兩個字有女表、不匱、生福、白華等等。三個字的詞語有寸草心。大家都背過那首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還有不能養、江巨孝這是三個字的。此外還有四個字,四個字有大孝尊親、天經地義,這個天經地義在《孝經》當中有這個經文。

  這是《分類辭源》。

  再來就是《增補大字事類統編》。

  關於《增補大字事類統編》這個書,伯元先生為我們介紹,它一共是分成了三十五部。也是從天文、歲時開始,還有地輿、帝王、職官、仕近等等一共分三十五部,每一部的下面又有分細目。

  伯元先生有舉一個例子來介紹《增補大字事類統編》編撰的體例。他所舉的是卷一天文部天這一篇,來讓我們瞭解它的體例。首先我們看到這個天,它就是介紹太初之始,元黃混並。及一氣之肇判,生有形於無形等等。

  這個文章它就是把這些典故都融在駢麗之文當中,所以實際上它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文章,而且可以讀誦朗朗上口。在這文後還有摘對,比如化工、靈造、碧落、青冥這是兩個字的,還有三個字的坐井觀、披雲覩等等,還有四個字的日烘卵色、風應魚鱗。無論它是文還是對,都是在大字下面有小注,把它的典故的出處也交代的特別清楚。這是《增補大字事類統編》,大家知道有這樣的一部書,在使用的時候大家就可以實際地去瞭解它的用法。

  到這裡我們把這一節的內容就學完了,在這節當中有介紹了許多關於檢查文章辭藻方面的工具書,大家可以找到這些書來使用。

  下面我們就進入下一節的內容,這一節主要介紹的就是《檢查事物掌故事實的工具書》。

  我們從《藝文類聚》這本書開始來跟大家做介紹。《藝文類聚》這部書一共是一百卷,它的作者是唐朝時期的歐陽詢等學者是奉敕撰。也是朝廷皇帝的敕令開始編撰這部《藝文類聚》。

  《藝文類聚》這部書它是根據六朝以前或者是唐代的典籍,把其中有關於自然知識、社會情況的記載,還有學術論著以及文學藝術這方面的創作分門別類、並且摘錄彚編,這樣讀者要查找資料就非常的方便,可以探索和瞭解前代的知識。

  這部書一共是分成四十七部,每一部又繼續細分分做七百二十七個子目。《藝文類聚》所引用的古籍一共是一千四百三十一種,而且特別難得的是《藝文類聚》所引用的典籍其中百分之九十都已經亡佚了,就是失傳了。所以《藝文類聚》這部書就具有輯佚跟校勘的價值。

  這部書編輯的體制是什麼?是事居於前,文列於後。什麼是事?就是事擺在前面,這個事所指的就是從經、史、子方面所採集的資料,這是排在前面。文列於後,文就是指集部的資料,所以經史子是排在前面,文是排在後面。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當中談到《藝文類聚》這部書,是唐朝時期最佳的兩大類書之一。而《藝文類聚》一共是分作四十七部,它的分類也是從天部、歲時部開始,後面有地部、州部、郡部、山部、符命、帝王部、後妃部等等,一直到卷一百。卷一百就是災異部,在它之前的則是祥瑞部。同樣要使用《藝文類聚》這樣的類書,首先還是要掌握它的類目,所以伯元先生在這面就把它主要的分類、類目舉出來,這樣在使用的時候就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來查找我們所要的內容。

  在文淵閣本的《四庫全書》當中,《藝文類聚》是收在子部一九三,是在類書類當中。我們打開這部書在目次當中會看到前面還有兩部書。《藝文類聚》的第一部分就是從一百三十七頁開始,這裡有說是唐歐陽詢等奉敕撰。

  我們先來看一下關於《藝文類聚》的提要,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當中,就有談到它是子部四十五類書類一,是《藝文類聚》。《藝文類聚》有一百卷,在《四庫全書》的版本當中所收錄的是內府藏本。它是唐朝時代歐陽詢所編寫的。我們如果有寫過歐陽詢的《千字文》,對於這位學者不會感到陌生。

  在唐朝時代著名的歐體,就是指歐陽詢的書法。他除了字寫的很好之外他的學問也做的很好。歐陽詢他的字叫信本,是潭州臨湘人。他在隋朝的時代就已經是在朝廷當中做官任職了,隋朝時期他是擔任太常博士的官職。等到唐朝建立隋代滅亡,歐陽詢在唐朝還是在朝廷當中任職,他做到太子率更令以及弘文管學士。那我們會注意到《四庫全書》版本當中的這個宏字就是為了避乾隆皇帝的諱,所以這個宏本來應該是弓字旁的那個弘,這里把它改成了寶蓋頭的宏,那這種避諱相對來說兩個字之間的差異不是特別大意思也相近,但是有的避諱方式可能它的用字就會變化比較大。

  比如古時候科舉有一個博學弘詞科,同樣又遇到了弘也是要避乾隆皇帝的諱,因為乾隆皇帝叫弘歷。所以君王的名字當中這些字,古人照古禮是需要避諱的。博學弘詞科從唐朝的時代一直沿用到宋代,到明清都有使用。比如在宋朝時期也曾經為政府選拔出了很多優秀的人才,這個在後面的課程當中會給大家介紹。可是在清朝的時代因為康雍乾時期,乾隆皇帝這個弘歷的弘要避諱,所以博學弘詞科那個弘字就改成了三點水再加上一個工一個鳥,就是鴻鳥的鴻。這種避諱方式這個字的差異就比較大一點。

  唐朝時期歐陽詢他的事蹟是在唐書的本傳當中,就是《二十四史》當中有記載。這個書根據它的自序《藝文類聚》也是奉朝廷的詔令來編寫的。唐書的《藝文志注》當中說它的編撰者不只是歐陽詢一個人,還有其他的學者比如令狐德棻、袁朗還有趙弘智等等。而在唐書歐陽詢的本傳當中又有提到,在唐朝的武德七年朝廷下詔,讓歐陽詢跟裴矩、陳叔達一起編撰《藝文類聚》。這個殆字後面就是四庫館臣的推測,這個殆是大概的意思。就是大概已詢董其成,詢就是歐陽詢。是歐陽詢監督完成,等於說歐陽詢是總編。下面還有其他的編輯一起來完成就是這個意思。故傳但署詢名歟,因此在歷史上的記載都說《藝文類聚》是歐陽詢所編輯的。這個其實我們不難理解,就像佛經的翻譯,比如唐朝時期的玄奘法師是屬他的名,可是實際上譯場參與的人員那個數量是很大的,是同樣的道理。

  葉大慶《考古質疑》就有說,其正月十五日有蘇昧道夜遊詩,在洛水門當中有李嶠遊洛詩,而寒食門有沈佺期、宋之問詩。這些都是在《藝文類聚》當中有收錄的內容,可是這些人都是在歐陽詢之後才出現的人。所以歐陽詢他怎麼可能預先把他們所寫的詩編到《藝文類聚》裡面?從這點就可以推斷,則傳寫又有所竄亂,這個竄亂指的就是修改變動。也就是《藝文類聚》編輯完成之後,後人可能又有增補一些內容進去。所以它並不完全是歐陽詢當年所編輯的《藝文類聚》的原文。就是有竄亂也就是修改變動一些內容。

  序文當中說,序稱流別文選,專取其文。而皇覽編略,直書其事。文義既殊,尋檢難一。因此要查找來說相對就有一定的困難。

  下面這段話就是對於《藝文類聚》的評價以及對它的讚歎。是書比類相從。大家看到在《藝文類聚》當中分了四十七部,它的分類是比較完備的。所選的內容都是按類來編,而且是事居於前,文列於後,這個事跟文剛剛就有介紹過。事所指的是經部、史部跟子部的內容。這四部的分類法是古來就有,所以古人在編書的時候,他也是按照尊重經典歷史的原則,就是經史子集是有次第的。擺在前面的一定是經部、史部跟子部的內容,最後才是把集部的內容放進去,這就是文列於後。這就使得使用《藝文類聚》這部書的人,俾覽者易為功,作者資其用。

  所以人們在使用《藝文類聚》就給大家帶來很大的方便,它既分類清楚而且其中的內容又按照經史子集的次序來排列,使用上就很方便。所以四庫館臣對於《藝文類聚》這部書是很讚歎的,於諸類書中體例最善。這部書真的編的好,就是體例這個方面也是最好的。

  凡為類四十有八,《四庫全書》談到四十八部。伯元先生介紹的是四十七部。其中門目頗有繁簡失宜,分合未當。雖然《藝文類聚》這本書編的很好,可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門目什麼應該歸在哪一類當中,有的地方它的分法有點不是很恰當。比如說山水部的五嶽存三,五嶽是哪五嶽?這個前面我們如果學過《聖學根之根》、《三字經》大家都很熟。這五嶽就是中國的五座名山,這五座名山跟中國文化和歷史都有很深的淵源關係。它分別是中嶽嵩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還有北嶽恒山,這就是五嶽。可是它存三,這個後面我們也會給大家舉例子。

  還有四瀆,四瀆是指那四瀆?剛剛五嶽是指的中國的五座名山,四瀆則是指這個河。在古時候有江,江在古時候指的是長江,還有淮,淮就是淮水。河則是指的黃河,濟還有濟水。這是古時候的四瀆,就是指的這四瀆。這在《爾雅》的釋水當中就有所介紹。所以四瀆在《藝文類聚》當中它又缺了一瀆,沒有非常完整的記載。

  帝王部當中三國,三國應該是魏、蜀、吳,可是《藝文類聚》並沒有把蜀漢列進去。北朝,帝王部的北朝它只記載高齊。還有儲宮部我們跟著《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也同時來熟悉一下《藝文類聚》的分類,儲宮部是把公主附在太子當中。而諸王則列入職官之中,這些例子所舉出來的也都是四庫館臣認為它的分法不夠恰當的地方。還有雜文部附上了紙、筆、硯,而武部之外又別出刀、匕、首等為軍器一門。還有道路應該是分在地部當中,壇應該分入禮部,可是卻把它列在了居處。

  為什麼?其實我們不難理解,因為前面已經有跟大家介紹過清代的一些類書。作為類書本身它是讓人們方便查找使用的,如果在它的分類以及收錄的內容不夠恰當的話,就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人們的使用。就是本來它應該在分在這個地方,可是卻分在別的地方,我們查的時候就會覺得查起來不方便。四庫館臣提出這樣的一個批評,就是《藝文類聚》已經編的夠好的,四庫總目也認為它是唐代最好的兩大類書之一,可是它雖然好,總是存在一定的缺陷。這一點就是因為在清朝時期,君王也非常重視類書的編輯。前面課程有跟大家介紹過,就是帝王親自主持來編輯類書,任用當代最有學問道德的大臣。有時候動用幾十位專家學者來共同編一部書,而且花了很多年才編成。

  這種情況就變成清朝時代在編輯類書方面,他的經驗相對來說也是比較豐富的。在考慮分門別類等等就可以做的更細,唐朝時期我們看《藝文類聚》,只有歐陽詢等幾位專家學者共同來編輯,類書在唐代雖然很興盛,可是畢竟在編輯的過程中這種經驗也都是在摸索當中。不像清朝可以從唐朝、宋朝、明朝等等以來,所編的這些類書吸取經驗教訓,來把這個書編的更好。這當然是有歷史跟時代背景的不同,但是並不是說它有這麼多缺點這就不是一部好書,而是《藝文類聚》還是相當好的,只是在分類上這裡四庫館臣給我們舉出了有一些不恰當之處。

  下面接著還是舉它的分類上的問題。比如說鍼,這個鍼字它可以用做針線的針,它跟針線的針同是異體字。鍼在古時候也是一種醫療的用具,就是古代以這個砭石作為材質的一種醫療的用具也叫鍼。鍼這個東西應該是把它編在器物這個範圍,而像錢應該編入石玉,可是卻把它列入了產業。案字下面就是四庫館臣做的案語,幾杖扇麈尾臺意之類,這類的物品應該是把它編入器物,《藝文類聚》卻把它編到服飾。還有疾病應該是編到人部,《藝文類聚》卻編入了方術。夢、魂、魄也應該編到人部,《藝文類聚》卻編入了靈異這個部分。

  還有茱萸黃連入木部,這個茱萸我們要是瞭解九月日重陽節的風俗,對於這個植物就不會感到陌生。我們聽過一首詩叫「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有折茱萸插頭這樣的習俗,這是重陽節的一個習俗,相傳是可以辟邪。茱萸還有黃連入木部。另外芙蓉跟菱藤編入草部。

  《藝文類聚》在鴻之外又別出鴈,鴻跟鴈都是屬於飛鳥,就天上的飛鳥。《藝文類聚》當中像蚌之外又別出蛤。這種情況就是本來是可以分入一類的,可是把它分成兩個不同的類。還有鶴之外別出黃鶴。馬之外別出騊駼。什麼叫騊駼?騊駼它是古時候的一種神獸,騊駼是產自北海的,它的形狀就像馬一樣,它的顏色是青色。照理它應該可以跟馬這些動物分在同一類當中,可是它又在馬之外列了騊駼。

  像這一類,四庫館臣對這種分類比較錯雜的情況是這樣評論的,說它是皆不免叢脞少緒,什麼叫叢脞?叢脞就是指煩瑣細碎。編類書最重要就是分類一定要明確、準確,給使用者才能帶來方便,如果分類的時候不夠明確,或者不夠準確、條目太多,變成使用的時候會帶來不方便的地方。唐覲在《延州筆記》摘錄記載徐陵的《玉臺新詠·序》,就說以誄德爲累。這個誄德是什麼意思?誄德就是古時候代表累述和表彰死者的德行,就叫做誄德。但是它以誄德為累,這種訛誤、錯誤的地方也是從《藝文類聚》開始的。

  劉熙的《釋名》當中記載誄是累,誄者累也。就是累其德行而述之也,就是當一個人他過世之後對於他生前所具有的德行要進行表彰,這就是誄的意思。

  則詢書不誤,所以這就證明四庫館臣的考證,就證明歐陽詢他的《藝文類聚》其實是沒有寫錯的。錯是錯在哪?是錯在唐覲。

  王楙的《野客叢書》就摘錄他以漢書長陵一抔土事。就是這樣的一個典故,《漢書》當中有長陵一抔土。因為抔是提手旁再加一個不,可是杯它是木字旁再加一個不。我們可以想像古時傳抄的時候,因為這兩個字的字形很相像,所以把這個抔刻錯了或者是傳抄傳寫錯誤變成了杯,這個問題也是有可能會發生的。這裡就是把抔看錯了,看成是杯子的杯,所以就把它收到了杯門這個問題。

  他又摘錄在蒲柳門當中收了趙高束蒲爲脯這個典故。他就說它是出自於《史記》,可是司馬遷先生的《史記》當中並沒有這段文。在彭叔夏的《文苑英華》的辯證當中,也摘錄他引梁君射白鴈這件事情,他說這是出自於《莊子》,實際上《莊子》也沒有這段經文。所以以上所舉的都有皆中其失,就是把他的錯誤都有列舉出來,而且他所說的都是正確的,確實是有這個問題。

  雖然前面列了這麼多從清代學者的角度看,因為清人他們編輯類書可以吸取前代的經驗跟教訓,並且把它做的更好,因此在看到唐人編的類書分類當中存在這些問題,他自然就是要把它挑出來講清楚。但並不是說《藝文類聚》就不好,這就是瑕不掩瑜的問題。就是它雖然有一些問題,可是實際上它在唐代類書當中還是最好的類書之一。

  那下面這一句還談到了《藝文類聚》在輯佚跟校勘上面的價值,這個價值是很大的,因為畢竟唐代離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它的歷史算是比較久遠了。所以唐朝時期所能夠看到的書,有很多到後世就已經見不到了。因此像《藝文類聚》這樣的類書,它對於保存古時候的這些文化典籍是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跟歷史作用的。所以四庫館臣在這裡就有談到,然隋以前遺文祕籍。你看隋代之前有很多典籍是我們現代的人已經看不到了,迄今十九不存,你看十部書有九部失傳,當然這也是一個比喻,就是比喻說失傳的典籍很多。

  這種情況之下歐陽詢編的這部《藝文類聚》,對於保存文化典籍就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因此得此一書,尚略資考證。所以它是具有輯佚跟較刊的價值。輯佚是什麼?就比如說這部書已經失傳了,但因為類書當中有收錄,所以就可以從《藝文類聚》裡面一條一條的把它摘出來,這樣還能夠看到這部書一部分的原貌,這就是輯佚的意思。

  宋朝周必大他校對《文苑英華》就常常引用《藝文類聚》這部書,而近代馮惟訥這是跟清朝比較近的這個時代,他的《詩紀》還有梅鼎祚的《文紀》,張溥的《百三家集》。他們從《藝文類聚》當中摘出來的內容還是很多的,這就是所謂的殘膏賸馥。什麼叫殘膏賸馥?殘膏賸馥的意思就是,殘就是殘餘剩下來的,殘膏賸馥就是指殘餘剩下來的油紙跟香氣。在這裡是一個比喻了,它所比喻的就是祖先遺留下來的遺蔭,也就是像歐陽詢所留下來的《藝文類聚》,這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沾溉,這個沾溉就是比喻惠澤後人,對於後人有很大的幫助跟恩惠。沾溉百代者矣,你看世世代代的子孫都受到他的恩澤與恩惠。關於這一段的題要就跟大家介紹到這裡。

  我們來看《藝文類聚》,在這裡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就是如何來查找我們所需要的資料。例如最近一段時間全世界也都比較熱衷於談論的一個話題,就是中國神州十二號進入了空間站,這個消息在全世界的範圍當中都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所以我們會感受到探索宇宙,去瞭解外太空的情況,瞭解整個宇宙的奧秘是自古以來人類就共同想要去實現的一個夢想。人們都希望瞭解除了地球這樣的一個藍色的星球之外,是不是在宇宙當中還有跟地球同樣的星球。是不是有外星球、外星人?我們對於浩瀚的宇宙空間就會充滿無限的想像跟好奇。

  我記得師父上人在講經當中有談到,就是他的老師方東美先生是當代的大哲學家。在方先生的這個時代,那時候整個世界的航太技術還不是很發達,所以人們要是能坐一次飛機是很難得的一件事情。那方教授就曾經跟師父上人談到過,就是人一生當中一定至少要坐一次飛機。這是從一個哲學家的眼光跟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為什麼?就是當我們人類在一個很狹小的空間裡面,可能彼此之間常常會斤斤計較,就有很多人世之間的糾紛。可是當我們來到浩瀚的宇宙空間發現說,原來整個宇宙是這麼的博大,它的胸懷是如此寬廣,這時候人的心胸跟氣量也會有所改變。那從方東美先生的角度就是從哲學家的思維當中去看待這個地球、看待這個世界,他就會建立一個不一樣的哲學觀或者人生觀。

  所以無論怎麼說,這個天跟宇宙一直是人類自古以來一直在探索,同樣在這段時期以來所給大家介紹的這些類書,我們就會發現很多類書都是從天、地、歲時這些內容開始的。所謂三才者,天、地、人。就是我們作為人類是萬物之靈長,能夠跟天和地並列而為三才之一。這就說明的人類這種身份是非常尊貴的,所以我們也是特別希望瞭解這個天地宇宙之間,萬事萬物的事實真相是什麼。從《藝文類聚》當中大家就可以從它的天部這個部分來瞭解天。天部是收在卷一跟卷二,這是天部,到卷三至卷五就是歲時部,卷六之後又有地部、州部、郡部,卷七至卷八是山部。因此我們先把《藝文類聚》的分類搞清楚搞明白之後,現在我們想要找跟天有關的自然就是在天部來查找。

  大家看投影片上我們有把這個天部上的內容列舉出來,這就是《藝文類聚》開頭的部分。就是天部就包括了天、日、月、星、雲、峰,這些都是包括在天部當中的。我們從天開始看就會看到是從《周易》的經文開始,後面就列舉了許許多多的內容。《周易》這裡就有說:「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乗六龍以禦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又曰「立天之道,曰隂與陽」。又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都是《周易》當中所記載的經文,跟天有關的。

  接著就是《尚書》,《尚書》裡面記載:「乃命西河親若浩天,又約皇天正怒命我文考速降天威」。這是《尚書》當中跟天有關的。

  接著就是《禮記》。《禮記》當中說:「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髙也,明也,悠也,久也,日月星辰繫焉萬物覆焉」。這是《禮記》。

  再來是《論語》。《論語》當中有一句經文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

  後面是《老子》,《老子》說:「天得一以清」。

  這些都是在經文當中,就是儒釋道的經文當中所闡述的關於天的概念。後面還有《爾雅》,《爾雅》的解釋說:「穹蒼蒼天也,春為蒼天,夏為昊天,秋為旻天,冬為上天」。這是《爾雅》的解釋。那中間有很多內容我們都省略過,我們只是會選取其中一部分給大家念,其他的內容大家可以自己看。那往下會看到《廣雅》,因為像《爾雅》、《廣雅》都是我們漢學工具書課程有介紹過的書。《廣雅》說:「太初,氣之始也。清濁未分,太始,形之始也。清者為精,濁者為形,太素,質之始。也已有素樸而未散也。二氣相接,剖判分離,輕清者為天」。通過這些解釋我們都可以瞭解古人的宇宙觀是如何,古人是怎麼闡釋宇宙的形成,在這裡都講述的非常清楚。

  後面就有講到一些故事,比如在《列子》當中有記載的杞人憂天。說杞國有一個人,每天都在憂愁這個天會塌下來,要是塌下來我們人的身又要藏到哪里去?因為這個問題就搞得他很憂愁而且是廢寢忘食。這時候他遇到了另外一個人,知道這個杞人他每天都在憂愁天塌下來怎麼辦,於是這個人就跟杞人說:「天積氣耳,無處無氣,奈何而崩墜乎?」他說你看到的天都是屬於氣體,這種氣體不像一個固體,固體一定是有形狀等等的。既然這樣你又為什麼要擔心會崩塌下來?他又想不通,他說天如果只是氣體的話,日月星宿不當墜也?於是人們又開導他說,這些「日月星辰亦積氣中之有光曜者。」就是它是在這種氣體當中有光的這個部分就是日月星辰。「正復使墜亦不能有中傷,」就是即使這些日月星辰掉下來了也打不到你身上,也不會傷到你。那這個故事就是杞人憂天的故事,它是記載在《列子》當中。

  下面這個是《說苑》當中所記載的故事,就是齊桓公和管仲君臣之間在談什麼是天。齊桓公就問管仲說:「王者何所貴?」管仲就回答說:「貴天。」這時候齊桓公就仰觀天。也就是齊桓公詢問他的臣子管仲,就是作為一個君王以什麼為貴?那管仲就回答他說是以天為貴。齊桓公以為他說的天指的是宇宙當中的這個天,以為是天空的天,於是他就仰望著天空。那這時候管仲就跟他說,我說的天並不是天空的天。就是「王者何所貴」?究竟君王以什麼為貴?他說我說的天並不是蒼蒼茫茫的天空,君人者以百姓為天。就是作為君王,這個君人的君字應該是個動詞,也就是領導統治百姓的人,這是君王。君王以什麼為天,以誰為天?是以百姓為天。管仲回答的非常好,就是作為一個君王他的這種思想就有點像《孟子》所說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有點像這樣的思想,就是民貴君輕的思想。我們在齊桓公跟管仲的對話當中,也有看到《孟子》這種思想,他們是相同的。

  那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下後面有徐整三五厯紀,這裡面記載的故事就是盤古開天的故事,開天闢地的故事。他說天地混沌如雞子,最開始天地的狀態是處在一個混沌的狀態。盤古生其中,這時候盤古出現了。萬八千歲,這時候本來天地是合在一起的,是處在一個混沌的狀態。等到盤古在開天的時候,他開天闢地使得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髙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就是這樣經過了一萬八千歲,天就變得很高,地就變得很厚,盤古也變得很大。於是後來就有三皇出現了,三皇就是伏羲、神農跟軒轅皇帝。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所以這個天跟地之間的距離有九萬里,這就是中國古時候關於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說。

  這是在《藝文類聚》當中我們就舉了這個天為例子,後面的內容還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來看。那天之後就是日,要瞭解古書當中對於日,就是太陽都有什麼樣的故事,或者是經文當中又有什麼記載,大家也可以自己來看。總之通過這個例子大家可以看到,它確實就是把經史子的內容先放在前面,後面才是集部的內容。因此它的編排是有一定的順序的,這就是《藝文類聚》編輯的體制。這一點四庫館臣對它也是很讚歎的,就是事居於前,文列於後。這個事就是經史子這方面的資料,它是排在前面的。文列於後就是從集部當中所選擇的資料它就列在後面。這個天我們還沒有跟大家全部介紹完,到後面大家就會看到《楚辭》、《天問》這些文學作品,它就是排在後面的。

  我們看一下在ppt上面,我們把天從最開始一直到日之前的內容都有列出來,大家可以看這個投影片。文學作品這一類的內容《楚辭》、《天問》就放在經史子的後面,它是按照經史子集這樣的次序來編排,對於我們學習來說也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說到這個天,我們前一段時間大家都在天天看雲南的這個大象每天都走到哪里了,但是自從神舟十二號的宇宙飛船發射成功之後,大家天天都在看天宮號的科研進展以及關心三位宇航員在空間站當中的生活。而且有我記得從前在宇航員進入太空的時候,還曾經給全國的學生們上課,就是進行太空宇宙科普的介紹。像這些都是表現出我們人類對於這個浩瀚的宇宙天空確實是有無限的嚮往,也特別希望瞭解在宇宙當中有許多我們人類並沒有完全認識的這些事物,就是不斷的在探索新知。

  因此這次發射神舟十二號到空間站當中也是很有里程碑式的一件事情,就是把三位太空人送入了空間站當中並且在空間站要生活三個月的時間,這期間有許多重要的實驗項目要開展。所以中國國家主席就在六月二十三號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就和神州十二號的三位航天員進行通話,這是代表全國的各族人民向航天員表達問候。因為在太空當中的生活實際上也是很辛苦的,特別是對於第一次進入太空的航天員要適應在失重的環境當中去生活和工作,這也是一個蠻大的挑戰。所以他們上天之前是有過非常嚴格的訓練,才能夠勝任在天空當中的工作。所以中國國家主席就對他們的身體的狀況、生活的狀況以及工作的情況表示關心跟慰問。並且看到三位航天員他們的整個狀態很好,工作也蠻順利的。所以國家主席就談到大家都感到很高興,並且特別強調建造這個空間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重要的里程碑,它將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做出開拓性的貢獻。所以主席就勉勵三位太空人,說你們是新時代中國航天事業,無數奮鬥者、攀登者的代表。這個話說的一點都不錯,為什麼?我們瞭解整個中國航天從無到有,幾乎是白手起家的歷程。就可以看到背後有許多的工作者默默無聞的進行了幾十年的深入的探索,才有了今日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那這背後感人的故事也很多,其實我們學習傳統文化就是從這些科研工作者,這種孜孜不倦的精神當中也是給大家帶來很大的啟發。你看他們能夠克服自身的許多的障礙,在幾十年的工作當中從無到有,使得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到今天,這背後有許多的科研工作者都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在默默的奮鬥。所以我看到他們的很多事蹟,這對於我們學習漢學真的也是帶來了很大的啟發。我記得有一位科研工作者,有一次他受了傷,身體是骨折而且必須要在家裡靜養。但是他所從事的工作對於航天事業是很重要的,比如航天飛機飛到太空當中的時候所運行的軌道,最基礎的模式都是他設計出來的。當時有的航天項目正是工作很緊張的時候,於是他只修養了幾天就實在是坐不住了,趕緊了又到了工作現場。最開始是坐著輪椅,然後又拄著拐杖,就是這樣子一直到那個航天項目完成之後,他的病才慢慢的恢復了。

  就是這樣的可以克服種種艱難,去不斷的探索不斷的深入,我覺得這種精神也是我們在學習漢學、傳承漢學、傳播漢學的歷程當中應該要汲取的精神。這就是師父上人常常教我們: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如果我們在學習儒釋道聖賢文化也具有這樣的一種克服萬難的精神,那真的是沒有我們攻破不了的難題。就好像大家會覺得,像文字、聲韻、訓詁學是不是難的很多人看到就望而卻步,可是實際上我們要是說真正的在這當中去鑽研,就會學到這裡面無限的樂趣。而且時間日久也不覺得它有那麼難,有時候這種難只是自己給自己設定的一種心理的障礙。或者是說這種障礙是我們覺得自身沒有辦法去克服的。因此就要學習古往今來很多的學者,包括像近代這些科研工作者。他們有克服種種困難去完成一個使命,這樣的精神是相當值得我們學習的。

  國家主席最後就祝福這些宇航員,希望他們在太空工作當中生活順利,那我們在北京等候各位凱旋。這是非常感人的一幕,就是看到我們祖國的航天事業真的是蒸蒸日上,而且同時為探索人類如何和平的利用太空,做出的開拓性的貢獻,可以說全中國的百姓都是感覺到非常振奮的。這是新華社的一個報導,就是最近的一段時間大家都非常關注的一個話題。

  關於《藝文類聚》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

  接下來要介紹的就是《北堂書鈔》。《北堂書鈔》他的作者是唐朝時期著名的一位學者虞世南,到了清代孔廣陶對它進行的校注。《北堂書鈔》這個書名我們首先要認識,北堂是什麼呀?這個北堂就是隋代祕書省之後堂。《北堂書鈔》就是虞世南他在隋代擔任秘書郎這個時期所作的。北堂就是跟他任職的職位有關的名稱,他用《北堂書鈔》來命名。《北堂書鈔》一共是分十九部,基本上伯元先生在訓詁學課程當中所介紹的類書,大多數都是會為我們把它的分佈、分類列出來。這也就是說明掌握每部書不同的分佈跟分類,是掌握這個工具書非常關鍵的一個點。

  《北堂書鈔》分的是十九部,每一部下面還有細分,每目之下所引的原文摘成一個標題,用大字排出來,之後再用小字兩行來做注,來注名引用的書名或者原文是什麼。大家要是打開《北堂書鈔》,我們手上這個是《四庫》的版本,大家就會看到大字下面有小字非常清楚。而且《北堂書鈔》所引的書也都是隋朝之前的典籍,那這些典籍大部分也都失傳了。所以《北堂書鈔》是唐朝之前的典籍,如果要做輯佚的工作這部書是最好的一部工具書。

  這部書的十九部伯元先生都有把它列出來。這個十九部就是從帝王部開始,卷一開始就是帝王部。之後就是後妃部、政術部、刑法部、封爵部、設官部、禮儀部、藝文部、樂部、武功部、衣冠部、儀飾部、服飾部、舟部、車部、酒食部、天部、歲時部、地部。大家看到它的分佈和前面大家常常看到順序是很不一樣的,前面常常都是天地開頭,那這個是把天、地、歲時擺在後面。它是以帝王、後妃開頭,所以前面所談到的都是跟一個國家的政治還有禮樂的文化、衣冠文物有關的,最後才是天部、歲時部跟地部,它的分類還是有所不同。

  在文淵閣本《四庫全書》子部一百九十五類書類這裡就收了《北堂書鈔》,大家可以看到它分量並不是很多,在這本書裡面從第一頁到八百五十頁有八百多頁的內容。就是《北堂書鈔》它不像很多宋代清代的類書都是分量很大的,這部書分量並不是很大。

  首先來看一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當中對於《北堂書鈔》的介紹。《北堂書鈔》是有一百六十卷,是唐朝時代虞世南所編撰的。虞世南字伯施,他是餘姚人,他的官位做到銀靑光錄大夫,宏文館學士,他的諡號文懿。虞世南的生平事蹟在《唐書》的本傳,就是正史的本傳當中有記載。那北堂是什麼?剛剛有介紹過就是秘書省的後堂。因此《北堂書鈔》就是虞世南他在隋代擔任秘書郎的時候所作的。

  劉禹錫在《嘉話錄》當中說:虞公,這個虞公指的就是虞世南。虞世南他擔任秘書,在秘書省後堂,秘書省後堂就是北堂。集群書中,他收集了許多書。可他收集內容主要是什麼?是事可為文用者,是收集這些內容,就是寫文章的時候可以採用的各種內容,把它編輯在一起就編成了《北堂書鈔》這部書。而今北堂猶存,這是劉禹錫那個時代,也是唐朝的時代北堂這個地方依然是存在的,而《北堂書鈔》則盛行於世,這是劉禹錫他的記載。

  這部書分成八十卷八百零一類,這個類就是我們剛剛介紹的十九類的下面,它還有接著分很多的小類。

  《唐志》這是在《唐書正史》當中記載是作一百七十三卷,所以晁公武他就承襲了這個說法。

  《中心書目》當中是作一百六十卷。宋史《藝文志》所承襲的就是《中心書目》的這個說法,所以宋史《藝文志》也是記載《北堂書鈔》是一百六十卷。

  四庫館臣這個時代,收在四庫當中的這個本子,它的卷帙和《中心書目》一百六十卷是相同的。這個卷帙是泛指書籍的意思,這就是《四庫》的這個本子它的卷數跟《中心書目》的記載是相同的。

  地部是在卷一百五十七到卷一百六十這是地部,地部是到泥沙石這個內容就結束了。

  根據這個內容四庫館臣推斷,收錄到四庫這個本子,就是清朝所能看到的本子,《北堂書鈔》就已經不完整了。那是不是這本書在宋朝的時代就已經亡佚了?因為這個書是虞世南在隋唐的時代所編輯的,可是根據歷史的記載來推斷,有可能是宋朝時期這個書就已經不是很完整了。所以宋史《藝文志》記載一百六十卷,這個卷帙一直到清朝依然是如此。清朝學者看到這個本子就斷定它後面還有內容,所以這個亡佚的時間就斷定有可能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是亡佚了。

  王應麟先生在《玉海》當中說,二館舊闕書鈔。就是《北堂書鈔》以前他們是沒有看到,只有趙家仁家裡有這個本子,於是宋真宗就派人去取,取到朝廷當中來。並且對《北堂書鈔》這本書宋真宗還親自手詔,親筆寫的詔書來褒美,就是讚美這個書。所以宋朝時代《北堂書鈔》這本書就已經是很珍貴了,就是不容易看得到。

  收錄到《四庫》的這個版本,我們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於學習文獻學來講它的價值是很大的。它所談到內容就涉及到文獻學當中的各個層面,比如文字、聲韻、訓詁、版本、校勘還有各種考訂的工作。凡是跟文獻學相關的訊息,我們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當中都可以學到很多,這在後續有一些提要還會繼續來跟大家做介紹。這裡就談到收錄到《四庫》的版本,從這裡大家也可以體會到編輯《四庫全書》,並不是這麼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它衡量的是清朝時期學者,在文獻學方面的全方位的功底。

  因為一本書很多問題要把它確定下來,包括它的作者是誰,那一個版本是最好的,這個版本在古時候所傳抄的情況,是不是有佚失。乃至於要做一些校勘編輯的工作,甚至於輯佚的工作。輯佚的工作就是在《四庫全書》編輯的時代,這部書已經失傳了,但是四庫館臣還要從歷代的類書當中再把這些書的內容一條一條的摘出來編輯在一起,這就是輯佚的工作。這工作在編《四庫》的時候也是要做到的,很多內容的考證、辯偽等等。所以一部《四庫全書》的編輯是對清代學者的綜合性素質的考量,這給皇帝做事不是簡單的,也不是說你只是把書校的一字不差就可以交差了。而是在這種文字、聲音、訓詁、版本、校讎、輯佚等等的各方面的學問中,這個素質都要過硬才能擔任得了這個工作。這也就是為什麼近代的學者讓我們學習漢學一定是不能夠離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在這裡我們可以學到太多的跟漢學有關的常識,以及從這裡會體會到清代學者他們身後的漢學底蘊。他每選擇一部書進入《四庫》當中他都是要下一番功夫去整理的,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從這個過程也讓我們深深的感恩,在這個時代大家看《四庫全書》可以這麼方便,這是前人想都想不到的。不要說是在戰爭的年代,即使是康雍乾這種和平的時代,最初《四庫》的版本跟《四庫薈要》的版本也都是非常有限的,真正能夠讀到原書的人都並不多。可是我們這個時代是借著印刷術的方便,因此有許多從前讀書人沒辦法讀到的典籍,現在大家可以很容易的找得到。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福報,但缺點是什麼?缺點就是看得懂這些書的人在哪里?這是師父上人他老人家到了八十歲九十歲的高齡,心心念念想的就是培養人才的問題。就是書在,如果人才培養不出來,讀不懂這個書也沒辦法為大家講解這個書。那這個書即使是存在,也沒有價值沒有意義。

  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這也就是為什麼師父上人這麼希望能夠培養能夠看得懂漢字文言文,看得懂《四庫全書》、《群書治要》的人才,並且希望這些人才培養成之後,將來可以把《四庫全書》把《群書治要》都弘揚開來,使得漢學像我們中華文化這麼燦爛的文化典章,在我們這一代的手上能夠繼續傳承不至於失傳,這是老人家的心願。所以我們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父母所希望我們完成的這些志向,那作為兒女作為學生真的都要認真的去把它完成,那這樣我們才對得起父母、對得起老師。否則如果這個接力棒從古到今接了幾千年,如果斷在我們這一代的手上,那我們真的是歷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我們怎麼能對得起老祖宗,對得起古聖先賢。

  這裡有談到《四庫》所收錄的版本,是明朝萬歷年間常熟陳禹謨他所校刻的版本。錢曾在《讀書敏求記》當中說,世行《北堂書鈔》,就是《北堂書鈔》這部書,攙亂增改,無從訂正。這裡面的問題有經過後人的增改,要訂正的話也是無從下手。聽說嘉禾的收藏家有原本,這個原本就是沒有經過後人亂改的本子,他是找了十多年才得到這個版本。繙閱之,這個繙字是通翻譯的翻,繙閱之令人心目朗然,這個朗然就是光明的樣子。你看古人為了求得這個古本,真的是費盡了心血,用了十多年的時間才找到這個本子。而朱彝尊在《曝書亭集》當中也說,曾經見到《大唐類要》一百六十卷,反復的看,這就是虞世南的《北堂書鈔》。

  而現在所通行的是出自陳禹謨刪補,甚至於把貞觀後世以及五代十五國的內容有把它摻進去,所以這就不是它原來本子的樣貌。類要大略出於原書,世未易得云云。就是它原書原本的樣子,一般世人是不容易得到的。四庫館臣在這裡就談到,在明朝這個時代有一些學者他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對於一些古書喜歡在這當中再摻一些內容,就是增刪。增就是加一些內容進去,刪就是刪掉一些內容。逞臆私改,這種胡亂的去修改古書的不好的風氣,這種庸妄無識的做法就如錢、朱。錢就是錢曾《讀書敏求記》的作者,還有朱彝尊這兩位學者所談到所批評的這樣確實是如此。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在清朝編《四庫》的時候,所謂《嘉禾舊本》和《大唐類要》這個本子都已經看不到了。而留下來的只有陳禹謨曾經刪補過的這個本子,還好他所增加的內容都有注明,他在裡面有補字進去。所以變成我們在讀的時候還可以找得到他的痕跡,知道哪一些是虞世南的原書,哪一些是後人增補進去的。存什一於千百,亦未始非唐人舊籍。至少在這裡面還能夠看到唐人的著作的原貌。所藉以畱貽者也,這個字是畱,留字的異體字,貽也是遺留的意思。就還好虞世南在唐朝時代所作的《北堂書鈔》至少還有一部分的原貌還能夠留下來,雖然這個本子已經不是最初的原本,有經過後人的這個增補。但是他的增補當中有注明,哪些是他補進去的。

  惟其所改所刪,遂竟不可考。非常遺憾的是什麼?就是雖然他增加的內容有注明,但陳禹謨在這其中所改的以及所刪掉的內容這個就沒有辦法再考證。所以最後這一句話就是四庫館臣對於這個版本的批評。是則刊刻之功,就是陳禹謨這個時代他雖然對於這個本子重新刊刻,並且後人能夠讀到也是仰賴這個版本。可是他還是不贖其竄亂之過矣,這個贖就是抵消罪過的意思,竄亂是什麼?竄亂是指的他的修改跟變動這種過失,也就是他改了那些內容,刪了那些內容這一點他是沒有注明的。這個過失是後人不能原諒的,即使你的刊刻還有增補的功勞再大,但是你最終讓後人沒有辦法看到《北堂書鈔》真正的原貌,這一點是讓後人感到特別遺憾的一件事情。

  關於《北堂書鈔》伯元先生有談到,日本的學者山田英雄編有一個索引叫做《北堂書鈔引書索引》。這個是在一九七三年出版的,就是對於查找《北堂書鈔》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今天的時間已經到了,關於第三個章節《檢查事物掌故事實的工具書》今天就介紹這兩部《藝文類聚》跟《北堂書鈔》。後續還有其他的典籍,有唐代的也有宋代的,這些就留待後面的課程再繼續來跟大家做介紹。那今天的課程我們就學習到此地,謝謝大家!